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新媒体蓝皮书入选考研书目!解读版合集来啦!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希希 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19-11-05

恭喜“新媒体蓝皮书”入选考研书目!

该书已被誉为“考题预测之书”“专题工具书”

今日献上蓝皮书解读版合集赶快收藏!

(本文转载自托鞋哥新传考研)

 

1

  导读

  1、 蓝皮书是什么?

  蓝皮书全名叫做《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今年是2019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关于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产业篇五个部分,全面分析中国新媒体发展状况,解读新媒体发展趋势,总结新媒体发展问题,探析新媒体的深刻影响。

  2、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涉及了短视频发展、媒介融合、人工智能、县级融媒体、互联网舆论场、互联网治理、网络广告、小程序发展、新媒体产业、政务新媒体、国际传播等18个重点话题,和考研热点专题十分贴近,并且有足够的案例分析和论述写作语言供我们学习。

  如果说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是一本“答案之书”,那么《新媒体蓝皮书》便是一本“考题预测之书”“专题工具书”。

  从8月8号开始,到10月14号结束我们一共研读并掌握了26篇蓝皮书文章18个热点专题17个重点思考题拆解思路先来回顾一下这18期内容吧!

 

蓝皮书解读01 | 如果说网传是一本“答案之书”,那么它便是“考题预测之书”

思考题1: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分别有何影响

学生习作

2

  参

  影响一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新闻传播影响”类题型常用“流程法”来帮助思考。

  1、 微观层面的机遇:

  受众前馈:拓展新闻价值点来源

  新闻采集:时空双重维度的延伸

  新闻生产:智能写作加快生产效率

  新闻呈现:临场化、互动化得到加强

  新闻分发:算法推荐实现个性化与定制化

  2、 微观层面的挑战:

  内容同质化严重,新闻报道呈现模式化倾向

  算法推荐带来信息茧房,新闻媒体媒体批评对象

  3、 宏观层面的机遇:

  把关模式:把关模式优化,识别信息更为精准

  产业结构:媒体内部得到优化,跨界合作打通资源壁垒

  4、 宏观层面的挑战:

  语音视觉克隆技术泛滥,使得把关难度加大

  打破原有产业结构,新闻人才的重组带来极大挑战

  唯“人工智能”论,模糊了新闻报道的焦点

  蓝皮书解读02 | 6.4亿用户的狂欢,短视频不应短视

  思考题2你觉得短视频有哪些传播特点

  学生习作

3

  参

  上一期思考题的主要问题有:

  1、 这道题是问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不是问短视频的影响;

  2、 答题列举个7/8点,大多数都没写在要点上,或者是要点有重合;

  3、 无从下手,缺乏一些答题框架的建立。

  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主体泛化、内容题材、内容形式、渠道传播、受众接收”5个角度来思考,参考思路:

  1、 短视频制作门槛低,传者多元化

  2、 短视频题材范围广,深耕多面生活

  3、 短视频形式有创意,“竖屏”贴合需求(或:激发二次传播)

  4、 短视频传播社交化,多渠道接受

  5、 短视频接受碎片化,满足现代人获取需求

  蓝皮书解读03 | 互联网治理考察的两个方向,你都掌握了吗?

  思考题3:后真相时代谣言、虚假新闻、反转新闻等现象不断发生,试分析如何规制社会化媒体。

  学生习作

4

  参

  如何规制社会化媒体,关键是找准与社会化媒体相关的主体有哪些,谈措施最好的方式就是“主体法”——

  社会化媒体的参与者——公众、自媒体账号、大众媒体账号

  社会化媒体的组织者——平台方

  社会化媒体的约束者——审查方

  公众:树立自我审核意识,强化媒介素养

  自媒体传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共诉天朗气清网络空间

  大众传播:重建新闻价值标准,引导而不是迎合

  平台方:打造完整的把关机制,重建事实权威

  审查方:量化权责标准,加强社交媒体的责任意识

  蓝皮书解读04 | 网络直播的“下半场”该如何破局?

  思考题4:网络视频直播如何重构了传受关系?

  学生习作

5

  参

  这道题比较简单,但只要少部分人抓到要点的,很多人把“传受关系”割裂开,去谈传播者是如何变化的,这样解题是不对的,“传受关系”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的分析应该从“关系”的变化入手——

  1、 角色界线从分明到不分明

  2、 被动参与到主动传播

  3、 延时反馈到及时互动

  4、 松散联系到紧密联系

蓝皮书专题05 | 海外华文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

思考题5:我国在讲好中国故事时遇到了哪些困境,又有哪些出路

学生习作

6

  参

  讲好中国故事的困境

  (一)  传播主体受限,传播渠道狭窄

  (二)  传播形式单一,传播内容固化

  (三)  “西强东弱”格局尚未打破,国际传播体系不平衡

  讲好中国故事的措施

  (一)  多元主体设置议题,主动引领世界话语

  (二)  摒弃宣传化表达方式,寻找情感共鸣

  (三)  打造外宣旗舰媒体,柔性传播中国声音

  (四)  描绘海外用户画像,制定精准传播策略

蓝皮书解读06 | 区块链+媒体会有怎样的火花?

思考题6:摸底考大家的名词解释分数太惨烈了,这次咱们来答个名解——写一个“区块链”的名词解释

学生习作

7

  参

  区块链(5分)

  “区块链”最早是在2008年《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提出的概念。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是一种在分布式分类账上共享和存储信息的方法,解决了在不必相互信任的情况下就单一事实来源达成一致的问题。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共享、可溯源、可确权和匿名性等特点。区块链技术在传媒领域应用广泛,能够追溯源头保证信源认证;提高社会协作以推动公民新闻;加强版权保护以促进内容生产;通过精确数据打击虚假广告。但其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技术不够成熟,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内容建设仍需加强,信任度不高,人才缺口大等问题。要推动其发展,必须加强产业引导,改善监管机制,大力培养人才。

蓝皮书解读07 | 舆情舆论这个考了6年的热词,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合集来啦!

思考题7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困境与出路

学生习作

8

  参

  很多人把这道题里的“困境”写成了“原因”,困境是指当前舆论引导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虽然可以借助原因来说问题,但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在问题上,大家可以多看看上一期留言的错误。

  困境:

  频出的舆论热点让引导应接不暇

  技术裹挟之下引导难度加大

  跑偏的舆论话题干扰议题聚焦深入

  舆论的众声喧哗让共识更难达成

  出路:

  完善新媒体公共信息发布制度

  运用新技术加强舆情预警机制

  善用新旧媒体联动合作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蓝皮书解读08 |  “小程序+人工智能”:一种新型的基于场景的连接

思考题8:请简述微信平台的重要价值

学生习作

9

  参

  这道题的答案可以参考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第三章第八节内容,“价值”其实问的就是“功能”,微信平台本身具备了哪些功能属性,一定不能答成了“微信平台对XX的影响”,所以用主体法、社会结构法都是不准确的。

  1、 作为社交平台的价值:社交连接

  2、 作为媒体的价值:环境监测

  3、 作为营销及服务平台的价值:营销工具

  4、 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智能生活

  5、 作为互联网连接器的价值:万物互联

  加分点:结尾可以对5个价值进行评价,你认为哪一个价值是现在最重要的,哪一个价值又是未来潜力最大的,均可谈一谈作为结尾。

蓝皮书解读09 |  媒介融合这个送分题,你真的会了吗?

思考题9:谈一谈媒介融合的现实原因

学生习作

10

  参

  上次摸底考讲原因分析法的时候介绍了两种,一种是“5W+环境法”,一种是“内外因分析法”,当时我还说了两个方法的适用范围的。这道题用内外因分析法更好一些,因为它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内外关系共同推动。其次,很多人在思考“内部原因”时,只想到了“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原因”,而忽略了“新媒体的动机”。

  1、 媒体“社交化”: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

  2、 社交“媒体化”:媒介融合是新媒体的长久保障

  3、 政策推动:“从相加到相融”的融合大环境

  4、 技术助力:技术发展实现融合的可能性

  5、 受众诱因:“媒介产品化”更符合受众需求

蓝皮书解读10 | 又燃又暖的政务新媒体,今年的必考点安排上!

思考题10 名词解释:政务新媒体

学生习作

11

  参

  政务新媒体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建立起的直接连通大众的政府发声和服务的新型媒体通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政务新媒体的诞生是当代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以及大众传媒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政务新媒体主要借助于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介来参与社会治理,其功能定位是“政府网上履行职能力”“指尖上的网上政府”。当前,政务新媒体推进过程中也存在顶层设计与机制体制不完善、在网不在岗、内容质量不佳、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因此,政务新媒体需要完善自己的运行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建设,深耕优质内容。

  名解技巧:定义+特点+背景+运用+优势+缺陷+发展

蓝皮书解读11 |  视听新媒体:广电专业必考知识点

思考题11: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影视传媒行业的影响

学生习作

12

  参

  (一)积极影响:倒逼改革创新

  1、 思维转变:从内容到产品、从受众到用户

  2、 发展战略:确立移动优先,加快媒介融合

  3、 内容生产:聚焦受众需求,解决“供需错配”问题

  (二)消极影响:面临生存困境

  1、 用户流失:强势夺走用户流量

  2、 经营困境:资金匮乏和人才流失双重困境

  3、 知识产权侵犯:网络盗播现象严重

蓝皮书解读12 | 关于西方媒体的大量案例都在这里

  思考题12:当下不少西方媒体都开始实行“新闻付费”,你觉得“新闻付费”能让传统西方媒体起死回生吗?为什么?

学生习作

13

  参

  这是一道“观点类”题目,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阐释理由。最好不要两方面都谈,这种题型考察的是“深度分析”,而不是“思考完整度”。这道题是问新闻付费能不能让传统媒体起死回生,那么最终的分析点在于对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的影响,但是很多同学的答案都没有落到点上,没有扣题。

  参考思路一:可以

  1、 外部因素:新闻付费阅读是当前媒体行业的趋势

  2、 媒体因素(内容+经营):

  (1)以优质原创内容为基础,新闻付费有“底气”;

  (2)新闻付费重聚流量平台,解决广告经营困境

  3、 受众因素:信息过载,受众更需专业内容

  参考思路二:不可以

  1、 外部因素:优质新闻生产成本较高,读者尚未形成付费习惯

  2、 媒体因素(内容+经营):

  (1)付费新闻领域较窄,存在普及局限;

  (2)盈利模式较单一,不利于媒体长期发展

  3、 受众因素:碎片化阅读习惯,受众注意力难以重聚

蓝皮书解读13 | 从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情况出发,看“一带一路”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思考题13 对“文化折扣”一词做名词解释

学生习作

14

  参

  文化折扣也叫文化贴现,是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中首次提出。指因文化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在进入他国市场后,不被其受众理解或认同而导致其商业与文化价值的降低,比如电影《流浪地球》就在国外市场遇冷。文化折扣出现的原因是文化结构差异、语言差异、历史传统差异、价值观差异。文化折扣的存在也提醒着传媒产业,在生产和传播面向国际受众的文化产品时,应通过“融入式转码”提升产品的文化兼容性,从而更易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理解、接受。在当今时代,中国作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与推动者,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应该注意文化折扣效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生产和传播新闻信息与文化产品,减少文化折扣的发生,以期树立开放包容的中国国家形象,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蓝皮书解读14 | 2018年产业发展、版权保护、数字报纸的最新案例都在这里!

思考题14: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版权保护

学生习作

15

  参

  这道题题目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主体分析法”也是一目了然,不过我觉得加上“个体”的分析会更好,这样主体基本上就完整了,有不少同学都想到了这一点,值得表扬!

  (一)  司法:健全法律重点,简化线上维权

  (二)  行政: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基层版权

  (三)  媒体:技术手段护航,合作开发管理

  (四)  社会:联盟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力量

  (五)  个体:加强版权意识,协同强化保护

蓝皮书解读15 | 从美国政治精英的社交网络数据看媒体“框架”变化

思考题15:简述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习作

16

  参

  这道题曾在我们的“概念辨析专栏”出现过,你掌握了吗?

  ↓↓↓

  《一篇文章告诉你,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的区别》

  (一)区别

  1、 主体不同

  2、 形成原理不同

  3、 目的性不同

  (二)联系

  1、 媒介框架影响大众认知基模的形成

  2、 媒介信息触发不同的认知基模反应

  3、 媒体表达方式与宏观社会基模交互共进

蓝皮书解读16 | 马太效应显著下,网络广告不应继续挑战伦理底线

思考题16:数字化对整合营销传播(IMC)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习作

17

  参

  (一)数字化对整合营销的积极影响

  1、 实现精准营销,节约成本

  2、 多渠道整合营销,覆盖面广

  3、 绩效测量精准化,利于反馈

  4、 大数据分析利于了解顾客需求

  (二)数字化对整合营销的负面影响

  1、 数据冗杂导致处理成本高昂

  2、 精准营销涉及顾客隐私问题

 蓝皮书解读17 | 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思考题17: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下,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传统记者?为什么?

学生习作

18

  参

  观点:机器人虽具备独特优势,但并不会真正取代传统记者。

  (一)机器人写作的优势

  1、 程序化写作,解放人力资源

  2、 提高报道时效,并减少差错

  3、 数据化抓取,整合信息资源

  4、 语言样式接近传统记者写作风格

  (二)机器人记者并不会取代传统记者

  1、 调查与核实,记者无法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2、 策划与排序,机器人无法灵活履行把关职责

  3、 评论与引导,机器人无法灵活进行舆论引导

  4、 关怀与审美,机器人缺乏人文关怀与新闻审美

  蓝皮书解读18 | 关于县级融媒体,你只需要准备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最后冲刺阶段

  捧一本散发书香的真书在手上吧!

1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