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9)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12-06

  2019年11月8日,西北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9)》。

  本书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从2005年起每年出版一部。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培育新动能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亟须充分关注新动能的培育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平稳换挡。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建设的核心突破口和中国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重点区域,完成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9)》围绕“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的培育”这一主题展开系列研究。

  西部各省区需求水平持续提高,“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模式尚未完全激发

  蓝皮书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自2013年以来,西部各个省区的需求水平持续提高,总体来看,无论是内需动能,还是外需动能,五年里西部地区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依然存在与东部地区内需水平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内部需求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外需发展成果突出,西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外开放新模式尚未完全激发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西部地区内需动能的现状分析

  第一,西部地区内需动能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且西北地区优于西南地区。2013~2017年的五年里西部各地区人均居民非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持续增长,尤其是2014年各个省份都较上一年具有显著的飞跃,而近两年里,人均非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虽然也在稳步提升,但明显存在增速放缓的趋势。分地区来看,2017年人均非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最高的地区为宁夏,达到了75.27%,紧随其后的是内蒙古和陕西,分别是72.53%和72.32%,人均非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最低的地区为西藏,仅达到53.60%,但是西藏地区在人均非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这一指标中近五年的增速却处于领先地区,较2013年增长了46.98%,而增速最慢的地区是青海地区,只增长了12.54%,这意味着西藏地区的内需总量落后主要是基础存量的较低水平,与此同时,西北地区整体表现显著高于西南地区,高出6.85个百分点,认为西北地区的内需能力较好。

  第二,西部地区内需水平依然较低,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且其内部差异较大。2017年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为5674.90亿元,仅占全国的12%,而东部地区达到了18756.98亿元的较高平均水平,占全国的39%,领先于西部地区2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达到了27%和22%,这意味着,内需动能在区域之间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内需动能仍然处于较低层次。且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较大,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是四川省,达到了17480.5亿元,接近东部平均水平,而西藏、青海以及宁夏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分别仅为523.3亿元、839亿元和930.4亿元,充分说明西部地区的内需动能在区域内表现为显著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第三,五年里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总体处于增长趋势,但多数西部省份整体投资依然处于较弱水平。2013~2017年度,对于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指标,除甘肃省在2017年稍有下滑、内蒙古在近年来表现低迷以外,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西部地区内需投资呈现分层次失衡,其中,四川省、陕西省内需投资相对较高,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内蒙古、新疆地区处于偏低层次,而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的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内需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推进,但整体仍处于较弱层次,西部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也十分明显,内需动能的充分激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突破。

  2. 西部地区外需动能的现状分析

  第一,2013~2017年里西部地区外需动力持续增强,近年来,西部各省份的外需都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总体上重庆市的外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最高,2017年达到了32.87%。而2017年外商投资占比增速最为突出的是宁夏地区,达到了59.64%,较上年增长2.67倍,这说明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外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宁夏地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投资促进力度,积极有效地增强外需动能,利用外资的实际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外资投资占比总体较低的地区为新疆、甘肃、西藏、贵州和云南,这些地区未来需要加强外需动能,重视外资的引擎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从而增强外资吸引力,以助力地区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五年里中国外需动能总量上呈现显著的东强西弱态势,西部地区出口水平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与东部发展持平。西部地区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近五年里呈现下滑的基本态势,重庆、西藏、新疆、四川、贵州等地区尤为明显,陕西地区虽然初始存量较低,远不及重庆、新疆等地区,却连年增加。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出口总额遥遥领先,西部地区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但是2017年地区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指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并不大,2017年东部地区平均出口总额占比达到23.01%,而西部地区平均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22.34%,而中部和东北地区仅为6.76%和5.72%,这意味着,西部地区近年来出口水平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可观,但总量上依然与东部存在12.5倍的差距。

  五大因素制约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中新动能培育

  (一) 工业产业内部的制约因素

  1. 要素层面制约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因素

  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不足是其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创新体系中对工业现代化具有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是工业技术创新,因此要促进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活力、技术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这六个方面是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由于西部地区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在技术创新活动上的经费也相对不足,工业企业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工业现代化的实现。

  2. 结构层面制约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因素

  工业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指工业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区域之间的配置,轻重工业比例、工业要素结构、行业结构、工业发展的地区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以及工业所有制结构是其主要内容。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存在严重的资源依赖,以及地方政府竞争所导致的产业同构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衡以及重工业内部失衡的主要原因,而轻工业产品市场发展不良导致轻工业内部失衡。西部地区工业生产侧重于资源依赖强的重工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不足的特点是其工业要素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3. 制度层面制约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因素

  管理体制对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影响体现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各级政府只注重其辖区内的工业发展,这一行为造成了工业市场在省份之间的分割以及地方工业垄断,使同一产业下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产业同构这一问题,阻碍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较弱的经济力以及市场经济不发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方式粗放的企业其生存较多地依靠政府给予的支持,导致企业经营与政府界限不清,难以厘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阻碍了西部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二)工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1. 技术层面制约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因素

  新型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两个方面。西部地区存在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过小以及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西部地区科研力量相对缺乏、科研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推动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严重限制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西部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重要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智能部件与整机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障碍,进一步阻碍了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2. 生态环境层面制约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因素

  在工业企业中新能源的开发与运用不仅会产生货币成本,而且工业部门中新能源投资的增加会挤出其他部门或环节的投资从而产生非货币成本。注重GDP增长的政府观念导致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的缺失,同时西部地区的产业多位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低端,工业生产以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为主,借助国家鼓励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以及西部地区本身为企业落户提供的优惠政策,使用传统能源、产生较多污染的企业多倾向于转移到西部,进一步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城市群建设是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重要路径

  蓝皮书指出,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需要依托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体系,因此要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首先,推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经济密度,从而使中心城市可以更好地带动外围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次,加强西部地区城市间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来增强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效应,引领外围城市的分工协作。最后,夯实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的制造业基础,提高其吸纳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重要路径是城市群建设,而城市群建设应以都市圈为基础。都市圈处于城市群内部,范围缩小到了“1小时经济圈”。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但缺少制造业水平较高的周边城市,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还受到地形、地理位置的局限,因此都市圈的建设对西部地区来说具有更强的可行性,西部地区的都市圈建设将有效地提升其城市群的发育水平。

  西部地区加快培育新动能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微观主体行为的干预,推动资源要素在城市群内高效集聚与合理分散。培育西部地区新动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正视产业聚集过程中粗放式产业集聚产生的环境压力以及产业分散过程中政府的过度干预等问题。调整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取向,推动城市群建设政策设计从选择性产业政策向集聚政策转换,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城市群内部产业的深度分工协作。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框架、内容与路径

  Ⅱ 经济发展新动能

  2 新时代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中的新动能培育

  3 新时代西部地区工业现代化中的新动能培育

  4 新时代西部地区服务业现代化中的新动能培育

  5 新时代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新动能培育

  6 新时代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动能培育

  7 新时代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发展中的新动能培育

  8 新时代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培育

  9 新时代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动能培育

  10 新时代西部地区开放发展中的新动能培育

  11 新时代西部地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12 新时代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新动能培育

  13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的数字经济发展

  Ⅲ 新动能培育的支持体系

  14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扶贫开发的目标与路径

  15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16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城镇化的目标与路径

  17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18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19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20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

  21 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中居民消费升级的目标与路径

 

  长按或识别下图二维码可购买此书

61

6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