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疫情期间社保政策应如何调整
来源:皮书说  作者:房连泉 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0-03-17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性重大举措,保民生、稳就业,特别是社保费减免,并且覆盖范围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研究员撰文对疫情期间的社保政策调整陈述了自己的看法,该文即将发表在《保险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3期,专栏“保险/保障参与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协同治理”。

  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冲击。为应对这场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性重大举措,保民生、稳就业,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在就业社保领域,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启动大规模的社保费减免政策。自2月下旬以来,人社、财政、税务、住建、医保等部门已相继出台“五险一金”的减免(部分减免)或缓缴政策,覆盖范围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深刻理解危机期间社保政策调整的目的、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有助于更坚实地促进社保新政落地,打好疫情阻击战,促进经济就业可持续发展。

  发挥社保制度的反周期调节作用

  作为国家强制建立的一项公共制度安排,社会保障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社会民生的安全阀,在国家公共预算中被视为“第二财政”,越在危机关头越是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降费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生产经营;二是加大支出,为受灾、失业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减少社会震动。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我国社保度已多次承担起反周期的重任:第一次是抵御来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时国家推出了“五缓四减”为主的社保政策;第二次是在近年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施大规模的降费政策。本次疫情危机来得更突然,影响更重,在社保降费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体现了应对疫情的重大决心。千千万万的实体企业是支持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基本盘,也是国家财政和社保体系赖以运转的微观主体。通过减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加大支出保障民生,是危机期间社保制度进行调整的应有之义。

  加强就业保护和失业预警

  危机来临,全国就业形势受大幅影响,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处于停摆。各地纷纷出台延长假期政策,企业大规模调整用工政策,不可避免出现停工、停产、复工、隔离等,因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劳资冲突,涉及到特殊时期用工关系、工资核算、以及社保待遇的界定等问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在较短时间内,已出台了一系列稳岗扶持、加强劳动保护、提高补助和强化培训等措施,但这些政策多是临时性的,不够细化,还需要在法律上加以明确,出台执行标准,落到实处。从国际看,不少国家在经历重大危机事件时,都出台过紧急就业计划。例如美国经历“9·11”事件后,制定了“紧急失业援助计划”,对失业者给予一定期限的救济和援助津贴;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了“积极创造工作岗位计划”,通过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并对困难企业提供补贴。目前,疫情对大规模失业的影响还不明显,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长短,未来不排除企业停产和大规模裁员的出现。估计受影响较大的是农民工、大学生和处于结构性失业状态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预先做好失业预警和监测,根据发展动态做出积极性应对。

  将社保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疫情防控期间,应进一步从减免、细化和加强待遇保障三个方面,将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加快社保减免和缓缴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出台,各地在执行上应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细则。例如,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和分类,企业申请减免缓缴手续的简化,以及特殊时期社保经办工作的保障等;二是进一步引入“分类施策、精准减免”的实施机制,强化政策实效。本次社保新政主要是按企业规模标准来分类实施,考虑到各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一,减免政策还有待细化区分。例如,在交通运输、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租赁等一些“重灾区”行业,减免力度应该更大一些,有些大企业也应被纳入全部减免范畴。此外,针对一些受影响较小或未受影响的企业,也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未来应建立退出机制,由企业根据困难程度自主审报。三是加强待遇支出保障,应对疫情期的特殊需要。在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方面应加大支出,将新型冠状病毒纳入诊疗目录,患者个人承担的费用部分给予减免,提高大额医疗支出报销比例。在失业保险方面,加大稳岗返还和在岗培训力度,对困难职工给予防疫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在养老保险方面,重点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按时足额支付。此外,还要考虑到疫情对扶贫工作的影响,加强社保救助,重点保护因疫情而失业和生活困难的家庭,保障2020年减贫目标的实现。

阅读推荐

 

社会蓝皮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