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温州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增速一马当先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0-08-17

  温州

         2020年8月14日,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温州蓝皮书:2020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温州蓝皮书:2020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推出的第13本关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本报告以官方的统计数据和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依据,分领域全景式地展现了2019年温州经济社会运行的情况,分6个板块(不含附录),共1篇总报告和29篇分报告。经济篇深入分析了经济运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投资、外经贸、服务业、财税、金融、旅游的运行形势并提出了应对挑战和问题的对策建议,全景式地呈现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图景。社会篇着重研究社会治安、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就业、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文化篇分析了文化发展、民俗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生态篇对全局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业污染、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专题篇分别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规上工业企业经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对外开放、小微园区建设、国资运营、“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龙港撤镇设市、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等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专业性、有针对性的建议。

  温州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增速一马当先

  蓝皮书指出,2019年,温州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3%、9.6%、29.4%,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0.2个、0.9个、20.4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平稳,投资结构趋好。全年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9.5%,高于全省增速5.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5%,高于工业投资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8%,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增速超过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旅游业投资迎来风口,全市着眼于发展大旅游,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项目陆续开工,全年8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48.57亿元。

  消费增速平稳,消费升级类产品增速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5.9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9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040.2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8个百分点。智能家电、通信器材类、照相器材类、家具类、中西药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网络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网络零售总额达到2152.2亿元,同比增长18.5%,比2018年增加184亿元,居民网络消费1340.7亿元,同比增长19.9%。汽车市场继续延续洗牌格局,品牌竞争激烈,一些品牌销量跌幅在50%以上。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出现分化,燃油汽车上牌量比2018年下降7.62%,依旧处于寒冬。新能源汽车则迎来特斯拉、威马、蔚来、荣威、广汽新能源等多个品牌销量大增的暖春,其中特斯拉、威马、广汽销量同比增长都超过10倍,温州威马汽车2019年交付16876辆,排名新势力车企第二,仅次于蔚来。

  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需趋于减少的背景下,温州商人展现了商业才能,全年实现出口1685.3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速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提高了2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快,出口总值53.43亿元,同比增长39.8%;全市机电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导,占比达86%,其中机电产品出口778.05亿元,同比增长31.1%,占比46.2%,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稳居第一;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70.53亿元,同比增长23.5%,占比39.8%。市场采购贸易新模式有效助推出口增长,全市贸易试点累计出口额为272.91亿元,占全年出口额的16.2%。私营企业依然占据出口的主导地位,出口比重达到91.3%。从出口市场来看,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APEC成员国出口分别为721.34亿元、787.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0%、30.8%。

  温州应突出重大战略引领,增创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蓝皮书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竞争优势,“地利”因素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温州市处于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圈的交汇地带,从经济流向上看,温州与长三角经济关联度更强。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温州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第27个城市的机遇,全方位提升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层次,推动平台建设、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合作。二是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城市能级是城市能量、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城市能级提升关键是要增强温州都市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要提升城市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完善深水港区、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网功能,着力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区建设,进一步释放中心区经济动能。三是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方面要有新突破,打造好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使温州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高地,以及资本流入目的地。

  2020年温州应继续以“两带”建设和“三位一体”等农村改革为主抓手

  蓝皮书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2020年温州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以“两带”建设和“三位一体”等农村改革为主抓手,补齐基础设施、乡村风貌和品牌的短板。

  1. 坚决打赢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

  研究制定扶贫开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政策。制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精准扶贫措施,实行“对账销号制”。深化山海协作,全面推广泰顺县异地搬迁做法。扎实推进机关支部结对帮扶农村特别困难户等工作。重点推行来料加工、折股量化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模式。

  2. 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7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面实施农药实名制、化肥定额制,建设数字化农资经营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全面落实生猪产业用地、环评、补贴、信贷等政策措施,确保完成135万头的省定任务。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特色家禽业。推进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渔船“宽带入海”项目,纵深推进“浙南鱼仓”修复振兴,加快发展大黄鱼等高附加值海洋养殖业。

  建设保鲜冷链物流和电商中转仓,确保农产品与市场高效无缝对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百家农产品电商中转仓。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

  3.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制订全市村庄规划和审批办法,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庄规划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人才流失问题,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农村。推行农村建房带方案审批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开展即时救助,着力改善农村住房居住条件。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

  4. 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

  谋划建设100个以上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高水平推出10条以上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百个农家乐”提档升级、“百家精品民宿”示范创建和“万亩美丽田园”创建行动。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培育“111”行动,加快构建“瓯越鲜风”标准体系、符号体系、产品体系、传播体系、运营体系等,创建优质农牧渔产品“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博会、展销会等产销对接活动,推行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对接模式。深入推进“五千”精准攻坚行动和“551”飞地抱团发展计划,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

  5.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全力推进乐清宅基地、平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泰顺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三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推广瓯海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和宅基地房地一体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及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加快特色产业农合联“产业贷”开发,探索推进农村无担保贷款和基准利率贷款。总结完善永嘉县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广微权利e监督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内跑事项和办事指南,在全市逐步推行渔业办证“智能化审批”“一件事联办”。

  6.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业农村发展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各县(市、区)每年应至少安排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实行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强化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温州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