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0-09-03

  2020年9月3日,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

  《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客观反映了2019~2020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对新时代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并指明了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保障。

  1. 安徽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蓝皮书指出,2019年,安徽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十三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5%,居全国第11位,居中部地区第4位;财政收入5710亿元,增长6.5%,增速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增幅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7.7亿元,增长10.6%,增幅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进出口总额687.3亿美元,增长9.3%,增幅居全国第5位。总体来看,2019年以来,安徽省在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分产业看,一方面,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全年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其中,粮食实现“十六连丰”,全年粮食产量4054万吨,居全国第4位,增长1.2%;油料产量161.3万吨,增长2%;蔬菜产量2213.6万吨,增长4.5%;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7万亩,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2个,牛奶、禽蛋产量分别增长9.6%、6.6%。另一方面,第二产业增长迅速,全年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9%,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6%。此外,第三产业全年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总体经济平稳增长背景下,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0元,增长9.1%,增幅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增长10.1%,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7%。

  2. 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安徽省应做好以下四个“着力点”

  蓝皮书指出,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安徽人民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智慧,积累经验。近年来,安徽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探索,通过把已有实践经验制度化,把经验成果实践化,不断丰富具有安徽特色的“社会治理样本”经验,相继形成了在全国较有影响的“芜湖经验”“铜陵经验”“合肥经验”。纵向看,安徽省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特色鲜明,但是横向看与外省相比,可改进的地方依然不少,“比如安徽省的社区治理在‘智慧党建’方面略有落后,互联网技术运用相对不熟;社区治理创新的办法不够新颖,开展活动的效果有待提高等”。因此,在“美好安徽”建设中,要不断推进治理创新,助力和谐兴皖。在实际工作中,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着力点”:一要着力于党的领导。“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动员方面的独特优势。二要着力于社会组织建设。要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创新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与管理。三要着力于矛盾化解。利益主体多元、矛盾多样是社会治理的难点,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构建科学创新的矛盾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四要着力于新型智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安徽省在社会治理中,要加强省、市、县各级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智库功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方法应对等功能。  

  3. 安徽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蓝皮书指出,当前,安徽乡村农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仍然很少,根本无法从规模上解决产业化问题,也很难获得较高的收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人口城乡双向流动,促进乡村人口进城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投身乡村振兴,优化乡村人口结构,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

  一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域、镇域经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让更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更多的农业资源和创造更多的创业空间。

  二是坚持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健全乡村人才吸引保障激励机制,实行更加开放、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下乡通道,推动村企挂钩、城乡结对,通过智力引进和借入、人才派遣、人才创业、业余兼职等多种途径,引导城市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由城市向乡村有序柔性引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三是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能留住人,尤其是留住人才和年轻人。加快出台财政支持、金融服务、降低门槛等创新性创业政策和措施,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重点支持乡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乡村共享经济、特色产业、创意农业,依靠乡村产业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加强交通、电力、物流、电信、网络等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创业机遇,吸引更多的城镇各类人才关注乡村发展,使他们愿意留下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围绕返乡创业者实际需求和本地自身创业特色,保护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并依托存量资源整合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园区,用好用活已有项目、园区、资金等存量资源,推进市场与园区、农民创业创新与企业对接,构建回乡创业平台,在返乡创业者中,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同时,提高创业园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发公共创业服务增量资源,鼓励金融等公共服务机构开发符合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服务和产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返乡创业者潜能。

  五是充分考虑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采取“点单”模式加强农民培训,重点培育一批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及电商人才,培育和壮大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创办各类经营实体,在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激发其投身农业及乡村振兴的热情。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2019~2020年安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安徽社会发展基本态势

二、 安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考验

三、 长三角一体化条件下安徽社会创新发展策略

Ⅱ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篇

2. 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对策

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安徽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4. 安徽与长三角其他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Ⅲ创新转型篇

5. 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综论

6. 蚌埠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

7. 河长制、林长制的安徽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Ⅳ地方治理篇

8. 合肥市国际社区建设可行性研究

9. 铜陵城市功能品质建设研究

10. 蚌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制造业发展中心建设研究

Ⅴ乡村振兴篇

11. 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抉择

12. 乡土文明传承下的“义安特色”与启示——基于铜陵市义安区的案例研究

13. “老乡回家”创业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

Ⅵ专题篇

14. 网络消费维权与消费环境建设研究——基于安徽的案例研究

15. 建国70年来安徽省家庭关系的变迁与发展

16. 安徽老年人的就业选择及公共就业服务促进策略

17. 淮南市“互联网+监督”阳光村(居)务公开平台建设研究——以田家庵区为研究对象

18. 2018年安徽省及各市社会发展指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安徽

  如需《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