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退而不休:老年人的生活可不止广场舞和菜市场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0-10-13

  近年来,全国各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相对较晚,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老年大学,于1983年成立,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离退休老干部丰富晚年生活提供文娱活动,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此后,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社区纷纷成立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与职工退休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文娱性的康乐活动虽然是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民众所认为的“唱唱跳跳”“写写画画”那么简单喔~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引言:疫情下的老年互助

  2020年,大多数国人因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选择宅居家中。家住朝阳区的王海岩老师宅家期间“玩”起了剪纸,搞起了创作。据海岩老师讲,自己本身喜欢剪纸,2019年又参加了北京市侨联老年大学为侨胞家属举办的剪纸培训班,得到了剪纸大师的现场指导,从此在剪纸技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兴趣也更加浓厚。海岩老师虽然退休,但平时社会活动依然较多,于是剪纸这一爱好便多有搁置。这次疫情宅家,海岩老师便专心搞起了剪纸创作,其发在朋友圈的作品获得点赞无数,与海岩老师相识的老伙伴们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纷纷向其求教,希望通过剪纸来打发宅家生活的乏味。一向热心公益的海岩老师于是萌发了利用微信平台这一信息化手段开班的想法,向对剪纸感兴趣的老伙伴们免费教授剪纸技艺。消息一出,应者如云,老伙伴们对剪纸学习的热情让海岩老师始料未及,一期3天、每期8人的培训对于众多老友的期待而言显然是杯水车薪,再加上受自己年龄及其他琐事的影响,培训班在举办5期之后便宣告结束。面对因没有报名成功、内心失落而又表示“理解”的众多老友,年近七旬的海岩老师略感遗憾但也深知,靠一己之力很难满足众多老友的需求,因此,她一方面寄希望于更多的公益之士能够加入助老服务的行列,另一方面更希望国家能尽快完善老年教育体系,让社区所有老人都能够在回归社区之后找到学习的场所,通过学习这一平台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减少他们心里的孤独感,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安享晚年。

一 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区老年教育领域供需失衡矛盾所致的老年人“上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一面是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老年群体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来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满足个体进入老年阶段追求品质生活的需要,另一面则是社区老年教育领域捉襟见肘的资源供给;一面是社区老年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活动门可罗雀,另一面则是社区老年人求学无门。这种失衡与尴尬交织,是我国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的基本样态。

  (一)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

  社区老年教育兼涉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个领域,横跨社区、养老、教育等多个层面。社区老年教育是一个综合体,哪一部分的缺失都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受我国传统体制机制及人们观念的影响,社区老年教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资金投入,无论是供给者的认知,还是教育受众——老年人的认知,都没有对社区老年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直接造成了社区老年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无论是硬件投入,如空间场地的提供、信息化体系建设,还是软件投入,如专业师资培养及职业晋升体系的构建,都呈现严重不足的状况。而这形成了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动力不足、资源供给有限等问题,无力满足老年群体回归社区之后对晚年生活的多层次追求,造成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二)社区老年教育服务趋同化严重

  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的另一现状是课程资源趋同化。受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教育等同于文娱活动与医疗保健,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往往以文化娱乐和健康讲座为主,延展性的心理健康和技能性的自我提升课程则相对较少。事实上,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社区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比例也在不断攀升。一方面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关注,另一方面家庭照护体系中照护者的专业技能也亟待提高,但这些资源无法从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中获得。此外,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晚年期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何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也引发了老年人的关注,但现有的社区老年教育提供的资源显然无法满足当下老年人的时代性需求。

  (三)社区老年教育整合资源偏弱

  社区既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也是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单位。随着社区自治的发展,回归社区的居民需求的满足也落在了社区身上。然而在社区层面上,纵向的单位体制和横向的社区管理并没有实现有机整合。社区权力的有限性导致其整合资源的无力性,体现在老年教育方面,社区无法将辖区的优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到社区层面,为辖区老年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使得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

  (四)社区老年人获取教育信息通道不通畅

  从与社区老年人的访谈中得知,老年人不知道社区能提供哪些教育服务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信息通道不畅一方面体现在供给侧对于社区老年人的教育需求缺乏调研与细分,导致所供非所需,很多社区老年人表示他们期望的学习内容社区无法提供,而现有社区提供的活动他们参与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则是社区提供的老年教育活动很多老年人无从知晓。一项关于天津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近有26.46%的受访者表示对于社区提供的活动无从知晓。

二 社区老年教育困境的原因探求

  社区老年教育如上现状的形成,表面上看似乎是人力资源有限、教育场地供给不足所致,深层原因则在于观念层面上的认知不足与体制层面上的管理不顺,二者又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福利导向的老年教育观制约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相对较晚,而且在发展之初就带有较浓的福利色彩。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老年大学,于1983年成立,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离退休老干部丰富晚年生活提供文娱活动,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此后,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社区纷纷成立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与职工退休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服务群体的特定性与服务内容的文娱性成为之后老年大学的主要办学基调,也对社会大众对老年大学的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大众看来,老年大学并不是一种普惠性的国民教育,而是针对特定群体的福利性资源供给,在内容设计上以休闲娱乐为主,而老年人参与动机,也以丰富业余生活、打发闲暇时间为主。国家开放大学关于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动机的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主要动机为丰富业余爱好、打发闲暇时间、扩大交际圈,比例分别是71%、16%、13%。的确,文娱性的康乐活动是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民众所认为的“唱唱跳跳”“写写画画”那么简单,社区老年教育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社会功能,在提升民众素养和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有限、城乡发展不均、体制机制不畅、社会参与度不高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福利导向的老年教育观依然根深蒂固。海岩老师告诉笔者,她之所以能参加北京市侨联老年大学的剪纸班,得益于其朝阳区呼家楼街道侨联秘书长的特殊身份,该班并不向普通侨胞家属开放,一般社区民众更是没有机会参加。这种福利导向的老年教育观不仅体现于服务对象的选择上,也体现于教学内容的供给上。福利导向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老年教育领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供给导向,即有什么资源设置什么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社区老年教育同质化、零散化、碎片化的现状,再加上教学形式缺乏有效互动,削弱了老年学习者的获得感与参与感。一面是供给的内容参与度不高;另一面是想学的内容要么阙如,要么有限,这种供求上的错位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政出多门是造成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安徽蚌埠新闻网的记者在一篇题为《供给不足 需求旺盛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新闻报道中指出,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向多个部门申请,需要得到多个部门的审批,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老年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领导,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梳理与社区老年教育相关的政策时,笔者发现政出多门的现象在社区老年教育领域尤其明显。这些政策出台部门涉及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组织部等多个部门,且这些部门出台的政策多为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意见,缺乏实践层面的落实细则。政出多门表面上看似乎表现出政府各部门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关注,但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同、关注点各异,客观上极易造成实际执行层面的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资源投入不足且浪费的现象,今天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事实上,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早在1999年我国就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协调涉老相关工作。在其出台的多项文件中,明确指出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部来负责,文化部在推动老年文化建设工作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对老年教育“休闲娱乐”的刻板印象。的确,休闲娱乐是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而文化部受其自身职责定位所限,无法也无力承担起社区老年教育的主导性职责。前文提到,管理机制的不顺与对老年教育认知上的偏差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了管理机制的不顺,而管理机制的不顺进一步强化了老年教育认知上的偏差。老年教育领域政出多门以及实际工作中人力、场地等资源严重不足皆与此相关,这也是导致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三 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观念层面:运用“资源导向”的视角来看待社区老年教育

  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看待。认知行为理论强调,认知是行为改变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改变个体的行为,首先要改变认知,认知不改,行为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同样,要想改变我国当前社区老年教育供需方面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需要转变观念。传统时期福利导向的老年教育观已然不能适应急速发展的老龄化背景下民众对老年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老年教育究竟是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还是社会发展福利?是老年人基本物质需求得以满足这一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的休闲娱乐,还是其进一步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老年人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这一观念已经成为共识。运用“资源导向”的视角来看待老年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当前老年教育领域在政策制订和服务供给方面向需求导向转变,还有助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为丰富社区老年教育市场、满足不同层次老年群体个性化的学习提供系统支持。

  资源导向的老年教育观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老年群体是社会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一点从来就不应当被忽视。老年人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文化传统与精神价值,其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生活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是构建和谐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此外,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次,老年阶段独特的生命状态有助于促进代际融合,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全民教育不能缺少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老年人本身,还应扩展到全民领域。老年阶段只是个体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是大多数人会经历的生命状态。对这一生命状态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晚年阶段的生活品质,还可以通过代际教育让年轻一代正确认识生命和老化的问题,进而促进代际和谐,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最后,社区老年教育为新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向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倾斜,其中就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为老服务专业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为老年人继续教育提供直接服务,其所承担的培养为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职能更关乎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一般年轻人学习不同,老年人学习无论是在内容取向上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其特殊性,这为涉老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社区老年教育不应简单地被看作社会发展的福利,而应该回归教育本位,运用资源导向的视角,在引导老年群体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身心康健的过程中,将社区老年教育视为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实践层面

  1. 政策上:回归教育本位,明晰部门职责

  与学历教育相比,社区老年教育因其服务群体的特殊性而横跨教育、文化与老龄等多个领域,因而给归口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也直接造成了社区老年教育领域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乱象,客观上影响了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厘清社区老年教育归口问题,才能在政策支持方面形成多而有序、统而有主的局面,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破解我国当前社区老年教育人力不足、资源有限的发展瓶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区老年教育不单单是为进入老年的个体提供简单的文娱活动,而是协助进入老年阶段的个体继续发展其适应社会之能力,进而为其实现“老有所为”提供支持,这才是社区老年教育应有之义。此外,社区老年教育不仅直接服务于有继续教育需求的老年群体,还承担着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职责,因此,社区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非常明显,也只有教育部门才能打通教育各领域的资源限制,形成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将社区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这方面,台湾地区老年教育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台湾为应对高龄者的教育问题,专门修订了老人福利相关政策,在该政策中明确规定了老年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教育部门在“在地老化”体系建设、整合基础教育资源与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为老服务、鼓励社会组织投身老年教育及强化老年教育权益等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可喜的是,我国当前虽然还没有明确老年教育的主导部门是教育部,从当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分析来看,教育部的主导性日趋明显。

  2. 人力层面:培养与发掘并举,破解当前人力不足之困境

  与我国“未备先老”的国情相似,在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存在储备不足的窘境。老年教育人力严重不足是当前社区老年教育机构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破解这一困局,要发挥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发掘现有资源,尤其是善用现有老年人力资源,弥补我国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用人的不足。

  第一,加大老年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实现社区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的支持是关键。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应社会需求而培养人才也是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应有的责任。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大为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解决社区老年教育领域人才匮乏及专业度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发挥高校智库的优势,研究老年教育规律,创新老年教育机制,提供适切的老年教育产品和服务,提升老年教育品质,从而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那些有志于从事为老服务的社会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为老服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充分发掘社会人力资源,弥补老年教育人才不足。当前,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刚刚起步,根本无法满足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发掘社会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积极性,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为老服务人力不足的重要举措。老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老年人依然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舞台上仍然大有可为,这也是积极老龄化所倡导的“健康参与”的视角。世界各国都在创新机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如源自美国后盛行于世界各地的“时间银行”、我国民政部于2003年实施的“银龄行动”,以及本文开篇提到的海岩老师的故事就是对老年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生动诠释。

  3. 体系方面:加强基层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借助“互联网+”,推进老年教育在地化发展老年教育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基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限制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社区是老年群体生活的重要场所。个体退休后,大多回归社区,其活动的场域主要集中在社区附近。在笔者与海岩剪纸班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多位学员表示社区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他们在地化学习的需求。一位学员坦言,尽管单位的老干部办公室会为本单位退休的员工提供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但她更希望这些活动能在社区就近开展,这对老年人而言,更加方便、安全。因此,老年教育要想保障每一位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然要走社区发展之路。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在地化发展,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推动资源整合,尤其是借助“区校联动”以及“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

  第一,强化“区校联动”,拓宽社区老年教育空间。开展社区共建,强化“区校联动”是破解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空间不足的有效途径。地处社区的院校无论是在教学资源方面还是在空间场地方面,都相对有保障。因此,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有条件地向社区老年人开放教学资源,为社区老年人在地化学习提供便利。实际上,院校向社区老年居民开放教学资源,只要在政策和体制方面予以保障,是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对于社区老年人而言,在其所在的社区学习,不仅实现了在地学习的梦想,而且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提升了学习的获得感,与青年学子的互动也会让老年人的心态变得年轻。对于学校而言,合理适度地开放校园资源,让老年人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不仅可以让校园文化更加多元,还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鲜活,更容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提升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而年轻学子与老年人共同学习,也可以促进代际融合,营造良好的尊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对社区而言,破解了社区老年教育场地和人力不足的问题,可谓多方共赢。

  第二,“互联网+”助力老年教育在地化发展。师资、场地与经费不足是老年教育从业者普遍的苦恼;路途遥远、出行不便、一座难求、信息不畅是老年学习者内心的抱怨。想服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学习,却求学无门。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开头海岩老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向老朋友免费教授剪纸技艺,而海岩老师的朋友也借助微信直播,学到了中国传统的剪纸技艺,排解了宅家无事可干的烦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借“互联网+”这一平台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海量资源的汇集,为身居社区的老年人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时空的无限延展,圆了老年人随时随地学习的梦想。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利用互联网开辟了新的自我实现的平台,这将成为未来社区老年教育的常态。四 结语“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我国所追求与倡导的文化理念。如何让老年人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而不因年龄、地域而有所差异,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为老服务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夯实生活层面的医疗照护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需要运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运用资源导向的老年教育观,鼓励老年人通过终身学习来参与社会,发挥其丰富的经验与才智,实现老有所为。在实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所提出的“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这一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关键。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明晰老年教育的主管部门,细化并积极落实社区老年教育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构建完善老年教育体系,从而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乐龄环境,为应对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奠定基础。

  本文摘自《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9~2020)》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北京蓝皮书

  如需《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9~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