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0)
来源: 皮书说  作者: 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2-02

  近日,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0)》。

  蓝皮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给全球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贸易与投资合作增添了阻力,也将不可避免地对国际战略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印度洋地区也不例外。近年来,印度洋的地缘战略环境正在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在印度洋地区,印度试图巩固在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地位,积极扮演印度洋净安全提供者角色,并努力追求在印度洋地区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伊朗、沙特等国则试图发挥中等强国的作用。与此同时,美中日俄等域外大国正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对印度洋地区施加影响力。其中,域外大国美国是影响印度洋战略环境的最大变量,也是二战结束以来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域内大国印度不仅地理上位于南亚中心,人口、面积和GDP分别约占南亚地区的75%、63%和80%,在南亚“一国独大”,而且拥有背靠大陆、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优势。这是印度加强对南亚次大陆的控制和提升对印度洋影响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毕竟,谁也不能否认,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之于该国地缘战略的重要性。正如汉斯·摩根索所言:“一国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因素显然是地理。”这使得印度对于印度洋成为“印度之洋”的“排他性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印度洋,美国第五舰队部署在西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是美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支点;印度的军事力量则主要集中在东印度洋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当前,美国正在进行战略调整,一方面减少对印度洋的“硬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对印度洋的“软控制”。而美俄在中东的激烈竞争以及中印在印度洋的竞争,正重塑着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印度洋上的大国竞争呈现加剧态势。与此同时,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局势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全球海盗袭击从东非索马里向西非转移,但潜在的跨国安全挑战增加,地区安全局势呈现更加动荡的趋势。印度洋地区的中东、非洲和南亚是全球武装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军事演习和活动频繁上演,加剧地区冲突与安全局势动荡。大国在印度洋的地缘战略博弈导致的地缘政治冲突已经开始显现,中印在印度洋的竞争将持续存在。

  大国竞争助推印度洋战略环境变化

  蓝皮书指出历史地看,整个印度洋地区历来都只是国际关系的次要区域。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洋的地缘战略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大国对印度洋重要性的意识不断提升,不仅印度重视在印度洋的战略考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等对印度洋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各大国正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对印度洋地区施加影响力。这一方面源于西方以罗伯特·卡普兰为代表的战略家对印度洋将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舞台以及将构成新的地缘政治大博弈的预测,另一方面也源于美日澳等国意欲借助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印度来对冲中国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的战略考量,从而助推域内大国印度的印度洋战略理念变化以及在印度洋出现新的战略动向。

  在印度看来,印度的安全取决于印度洋的安全,印度在印度洋面临来自中国日益加剧的海上威胁。印度虽然并不具备支配印度洋的能力和控制权,但印度一直以来都追求对印度洋的控制权且有时候自认为拥有对所谓“印度之洋”的控制权,对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域外大国进入印度洋以及发展与印度洋国家的关系怀有天然的警惕。在新德里眼里,中国任何与印度洋相关的活动历来被视作是对印度追求对其“后院”——印度洋控制权的威胁。中国难以让印度相信未来中方在印度洋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不会对印度造成威胁。而且,在中印两国互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巨大的身份认知偏差。这种偏差的存在,显然不利于中印两国建立互信、避免误判,将会增大两国博弈的成本,降低通过双方良性互动创造共赢局面的可能性。这成为中印双边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难题。

  印度洋的战略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新德里看来,目前的战略环境似乎更有利于印度。印度应该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战略环境而谋求更高的国际地位,并利用印度的海洋优势缓解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从印度对印度洋的战略调整来看,印度追求海权的目标与战略实践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当前印度缺乏追求印度洋控制权这一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硬实力,其战略选择正在脱离传统的“不结盟”,由此不仅忽视了印美之间的战略分歧,也偏离了其在印度洋的角色定位,更为印度洋战略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尤其是,印度在对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存在错误认知与战略误判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政治、外交和防务资源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这一战略转变在为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增添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大国在印度洋的战略竞争热度,亦不符合印度的印度洋“和平区”建设的目标。而且,印度是否能够通过印度洋战略调整而赢得印度期望得到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并能有效减少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是值得质疑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战略调整导致的地缘政治冲突已经开始显现。如果这种调整在可预见的未来得以延续,则印度距离控制印度洋以及印度洋成为“印度之洋”的目标将越来越远。

  中印互动对南亚地缘格局变得具有重要意义

  蓝皮书指出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70年以来,中印双边关系几经波折,跌宕起伏,画出了一条蜿蜒辗转的轨迹。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国际秩序剧烈调整的时代窗口,回顾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互动过程、总结双边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探讨南亚地缘格局演变背景下中印互动的发展演变态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中印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也是新兴经济体的核心代表,两国关系状态和互动性质不仅仅影响到亚洲区域合作与地区安全的水平及趋势,也会给正在变动中的全球秩序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对于两国、对于亚洲乃至于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性都在不断上升,但恰恰如此,人们才更需要在解构和研究中印关系时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用理想主义的乐观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冷静态度去处理中印关系存在的各种问题,既要相信两个亚洲古老民族和平相处的智慧,也要承认国际关系中超越文化差异性的博弈规律,特别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主权国家自助逻辑。

  70年的中印互动,过程是多维的,关联参数是多元的,相互作用力是多向的。中印关系既不是单向度的好,也不是全方位的坏,而是各种关联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统一体。中印不是天生的朋友,也不是当然的敌人。双边关系的状态既受到内生性固有问题的影响,也受到地区和国际环境的外部制约。忽视任何一方面因素,对中印关系的解读都将出现偏差,导致双方互动出现误判,或者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引发对抗性情绪,或者因为战略狐疑而错过实现共赢的机会之窗。

  要避免这两种误判,在展望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两个古老民族交往的未来前景时,一方面,要站在国际关系整体格局的高度上,以全球视角审视双边关系的方方面面,不能被一时一事的纷纷扰扰遮蔽双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另一方面,也必须正视双边关系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不可粗枝大叶地鼓吹超越现实条件的理想主义,更不可一厢情愿地回避双边结构性矛盾,幻想中印关系只有共同进步友好合作这一种前景。

  印度洋安全局势总体上稳定向好

  蓝皮书指出印度洋地区是世界政治的枢纽,但不是中心;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和资源来源地,但不是主要的战略力量来源;是被主要世界政治塑造的地区,但仍然不是塑造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地区。2018年,印度洋联结起世界16个万亿美元GDP国家中的12个,GDP总量达到54万亿美元。到203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个万亿美元GDP国家中的21个。与此相比,大西洋只联结12,太平洋只联结13个。2017年,世界贸易总额17.43万亿中国的60%涉及海运,其中的三分之二经过印度洋地区。外,世界上2/3的石油贸易经过这一地区,事实上也是来自这一地区。同时,印度洋地区的战略重要性还会继续上升。印度洋沿岸国家拥有25亿人口,平均年龄低于30岁。与此相比,美国的平均年龄为38岁,日本为46岁。在这一地区,地区外国家美国、中国等都在增加注意力,日本和欧洲希望投入的资源也在上升。印度和澳大利亚作为两个主要的地区内国家,对这一地区安全形势理解却有显著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洋地区仍然没有发展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地区性安全结构,甚至没有发展出一个地区性的安全概念。印度洋地区在地理上的封闭性,以及在安全上的外向性同时存在。在地理上,进出印度洋地区的通道非常有限,主要是几个海峡,可以被称为一个封闭的大洋;但是在安全上,印度洋地区没有主导性的地区安全力量,主要依赖外部国家或地区内国家与外部国家之间的合作来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这种地理形态与安全形态之间的分离,是理解印度洋地区安全形势的关键性要素。

  在印度洋地区,美国与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加强安全合作的意愿非常明显,但至今为止的成果仍然有限。美国不愿意放弃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印度想追求区域主导权但又同时面临美国和中国的战略压制,其他国家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体来看,印度洋地区的传统安全形势基本稳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结构性变化。

  总体来看,无论是在传统安全领域还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形势都呈稳定并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在传统安全领域,虽然美国在积极谋取与盟国的合作,与印度等新战略伙伴的合作,试图打压中国在印度洋地区上升的战略势头。但事实上,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低调并稳定,在中长期内也无大规模改变的能力和意愿;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也没有大规模增加的迹象。中美为主轴的在印度洋地区竞争、博弈的局面,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出现。同时,中美印三国作为印度洋安全格局中最重要的三大棋手,力量对比状态既不平衡,相互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并不存在两国合作完全针对第三方的局面。在三国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加合作的复杂局面。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印度洋地区继续朝着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总体来看,虽然印度洋地区在战略界、学术界和舆论界中的关注度有上升趋势,但安全形势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坏,反而经常出一些积极的信号和迹象。

  相关阅读推荐

  报告精读 | 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9)

  报告精读 | 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7)

  报告精读 | 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6)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变动中的印度洋局势

一、 印度谋求印度洋地区领导权新动向

二、 “印太战略”与“四国安全对话”呈现发展态势

三、 印度洋地区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四、 印度在环孟加拉湾的战略新动向

  结语

2. 印度洋地缘格局演变中的中印身份认知偏差问题及其影响

一、 中印关系70年简要回顾

二、 中印两国的认知差异及其表现

三、 身份认知偏差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四、 中国对中印关系的最优及次优前景期待

  结语

  Ⅱ分报告

3. 印度洋安全环境:竞争中的稳定与缓和

4. 印度洋地区合作机制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5. 印度洋地区经贸发展现状及动态特征

  Ⅲ专题报告

6. 中印在印度洋地区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及其战略平衡

7. 孟加拉湾地区的大国参与模式与地缘战略动态

8. “领导型大国”战略构想与印度推动“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

9. 澳大利亚对环孟加拉湾地区的安全关注与战略布局

  Ⅳ附录

10. 2019年印度洋地区大事记

11. 2020年1~5月印度洋地区大事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1

  如需《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