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老龄网民网上冲浪图鉴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6-11

  媒体的革命和融合发展,正改变世人接触世界的方式。虽然老年人受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较大,但是仍然受到了无孔不入的信息化浪潮的洗礼。老年人数字贫困境遇日益凸显,如何对老年人进行数字扶贫进而释放银发经济能量是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小编选取了一篇以福建区域为观测点的老年人媒体接触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联合国规定,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群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人群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定60岁以上人群为老年人。项目组以福建省为调查范围,重点关注老年人媒体接触现状,紧扣国家信息化建设、互联网经济和网络安全等前沿问题,以区域性研究管窥中国当下老年人的媒体生存境遇,为老年人媒体用户画像,希冀在社会关怀、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所建言。本报告涉及数字鸿沟、数字贫困等数字化时代社会学的前沿问题,属于社会学、传播学交叉学科研究。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原定的线下问卷计划被迫取消,改为线上问卷调查,辅以深度访谈,调查时间从2020年1月持续至7月。问卷测试中发现60岁以上人群参与调查的积极性较低,问卷样本量不足以支撑调查需求,故以55岁为界,划分两大模块,分别为对福建省55岁及以下人群的接触性调查和对55岁以上人群的体验性调查。截至2020年7月15日,项目组共收到有效问卷1858份,覆盖福州、厦门、宁德、莆田、泉州、漳州、南平、三明、龙岩,其中55岁及以下人群问卷数1180份,占比为63.51%,55岁以上人群问卷数678份,占比为36.49%。项目组倾注大力收集乡村老年人群体的数据,55岁以上调查人群的乡村人口占比为50.16%,55岁及以下调查人群的乡村人口占比为53.58%。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现状调查

  媒体的革命和融合发展,正改变世人接触世界的方式。虽然老年人受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较大,但是仍然受到了无孔不入的信息化浪潮的洗礼。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下老年人媒体接触习惯、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内容偏好,深度剖析他们的生活习惯、精神需求、互联网生存境遇,达到关爱老年人和信息反哺的目的,项目组设计了《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习惯调查问卷》,对福建省老年人媒介接触方式、接触渠道、接触目的、接触类型、接触时间和时长、接触感知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借以管窥老年人群体的媒体接触现状。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者占比不及年轻人群体,且受文化、视力、操作等条件限制,填写线上问卷的意愿相对较低,因此项目组设计了两套方案:一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直接问卷,二是针对老年人亲友的间接问卷。两套方案的调查结果十分接近,项目组主要采用直接问卷数据来分析,而把间接问卷数据作为参照数据附于文后。

  (一)传统媒体为主,移动媒体崛起

  截至2020年7月,老年人最常接触的媒体渠道是电视、手机、报纸和广播。首先,最主要的媒体渠道是电视,占比高达84.98%,与青少年媒体受众以互联网为主的媒体选择形成明显差异。其次,手机移动媒体以其便捷性在老年人群体中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76.36%的老年手机用户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其中选择将手机作为媒体接触渠道的老年人的占比为60.38%,仅次于电视。再次,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仍有较多老年用户。最后,户外大屏、网络大屏、智能音箱等新兴媒体在这一群体中的使用率较低,只有少数城市老年人开始接受它们,一般而言,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为事业、企业单位退休人员,能在子女的帮助下使用智能媒体。

  项目组3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媒介接触的比例普遍较低,占比最高的电视也仅有45%(见图5);而7月数据显示,媒介接触比例普遍有所上升,尤其是接触手机的老年人数量由27%上升为60.38%(见图6)。其原因在于,老年人原有线下丰富多彩的健体、娱乐、康养活动因疫情被迫暂停,只能“宅”在家中,倒逼他们接受信息化洗礼。不少老年人在子女或朋友的帮助下下载新闻、音频、健身、短视频等App,开始上网课、网购、云K歌、听云广播、刷微视频、看直播等,逐渐成为活跃网民。尤其是复工复产之后,中老年人成为网络活跃用户增长主力,且呈现出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乡村拓展的趋势。《北京青年报》指出,中老年活跃用户由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同比增长37%,四线及以下区域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8%。

  2.1

  图5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渠道分布

  2.2

  图6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渠道分布

  老年人通常在家中接触媒体,其次是公园等休闲场所,详见图7。这和他们习惯于看电视、听广播和运用WiFi上网有密切关系。老年人信息来源以被动接受为主,在关于“媒体信息来源”的问卷调查中,80.83%的老年人选择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48.56%的老年人选择亲友推送,而经常自动搜索信息者仅占31.31%(见图8)。

  2.3

  图7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场所分布

 

  2.4

  图8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信息来源分布

  (二)娱乐目的为主,辅以其他需求

  老年人接触媒体的首要目的是娱乐,紧接着是新闻阅读和社交,还有健康养生、便利生活、提高学习技能等其他需求,详见图9。老年人在App手机客户端安装上首选QQ、微信等社交类客户端,占比为60.06%;其次,新闻类客户端也有一定的覆盖面,占比为47.28%;再次,娱乐类客户端占比为31.31%,金融类客户端占比为25.88%;最后,交通类、外卖类、语音类客户端占比分别为14.38%、11.50%,这与老年人的娱乐、新闻阅读、社交三大需求大致吻合。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仍有19.17%的老年人不使用任何App,详见图10。73%以上的老年人经常使用微信,他们最常使用的微信功能包括即时通话、文字交流、推送文章或视频链接等,而其他便利生活的功能使用面仍然较窄,详见图11。他们关注微信公众号类别的先后顺序是新闻、科普、娱乐、故事、情感和其他,详见图12。上述统计数据可以和QuestMobile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银发经济”洞察报告》进行互看。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银发人群在即时通信、新闻资讯和短视频三大重点行业的人均使用时长高于普通人群,而在手机游戏、在线视频、浏览器、运动健身、搜索下载等领域人均使用时长明显低于普通人群,这也反映出老年人对微信等即时通信(社交)、新闻资讯、短视频观看(娱乐)等方面的偏好。相较而言,年轻人在理财、购物、交通、看病、学习、拍照修图等方面表现出更强劲的偏好。

  2.5

  图9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目的情况

  2.6

  图10 福建省老年人App手机客户端安装情况

  2.7

  图11 福建省老年人微信功能使用情况

  2.8

  图12 福建省老年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类别

  (三)媒体接触时间较长,中重度网络使用者增多

  老年网民以移动网民为主,虽然在移动互联网功能使用上不及普通人群,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18年银发人群月平均打开App应用的数量为15个,要远低于全体网民21个的平均水平(见图13),但其使用时间却值得关注。通过统计每个受访老年人日均接触媒体的时长,项目组得出老年群体日均接触媒体的时长在3小时左右。每日使用移动网络1~2小时、2~3小时者在老年移动网民中占比最高,合计占比48.88%,还有21.72%的老年人属于重度互联网用户,详见图14。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于2014年曾发布《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指出六成“90后”患有严重“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而如今,老年移动网民也出现了这一趋势。

  2.9

  图13 2018年12月银发人群与全体网民安装App数量分布比较

  2.10

  图14 福建省老年人移动互联网每日使用时长情况

  首先,晚上5~8点、8~11点是老年人媒体接触高峰期,这与其他年龄段的表现大致相同;其次,上午8~11点和下午2~5点,占比略低于晚间,与老年人锻炼、买菜、午休、收拾家务等有一定关联;再次,12.78%的老年人在早上5~8点接触媒体,而11点过后的深夜用户则极少,详见图15。总体而言,老年人接触媒体时间分布较为均匀,这与他们闲暇时间较多、习惯早起、生活较有规律有一定关联。

  2.11

  图15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时间分布

  (四)轻松愉悦、形象易懂的内容为上

  老年人媒体接触的内容偏好表现明显。一是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当地民生新闻。二是观看各类娱乐性节目,如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三是关注健康养生类内容(见图16)。相较而言,他们并不热衷于教育类、烧脑性的内容。

  2.12

  图16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内容偏好情况

  另外,老年人倾向于形象易懂、简单明了的内容呈现方式。视频为首选,占比为81.47%(见图17),西瓜视频最受欢迎;图像次之,占比为46.01%;音频又次之,占比为30.67%;文字、直播再次之。原因在于,视频、图像的呈现方式最为直观、接受门槛最低,即使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也能较为轻松理解图像、视频所展现的内容;音频的形象性不及视频、图像,对老年人普通话、方言的掌握程度有一定要求;文字对老年人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则有更高的要求,选择面较窄;直播兴起较晚,但在老年人群体中已有少量渗透。

  2.13

  图17 福建省老年人喜欢的媒体内容呈现形式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问题分析

  技术更新迭代加速媒体变革和融合,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改变了媒体的呈现形态,改变了每个个体的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交往方式。在这样的大变局时代,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较弱、文化层次较低、思维定式较强、信息接收渠道较闭塞,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项目组梳理了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的现存问题,总结如下。

  (一)两极分化的孤独者

  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是部分老年人受客观或主观原因的影响,被拒于新媒体的门槛之外,无法拥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也不会使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偶尔观看电视、听戏、听广播等,与世界处于隔绝或半隔绝状态,如乡村独居、留守老人,无亲人照顾和陪伴,长期处于物质贫困、知识匮乏、信息闭塞和精神孤寂状态,逐渐滑入与现代化、全球化全然隔离的处境。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已出现了“信息穷人”(information poor)的提法。美国国家通信与信息管理局(NTLA)最早发现“数字鸿沟”问题,于1995年发布《在网络中落伍: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贫困者的调查报告》(“Falling Through Thenet: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首次提及因数字设施、数字技术掌握、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互联网运用而产生的信息落差及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段鹏在《空间与权力:数字鸿沟背景下的阶层壁垒——兼谈电影〈寄生虫〉的空间叙事逻辑》中探讨了数字化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固化问题,底层民众努力接入互联网以寻找短暂的就业机会,数字精英则掌握着最新的数字技术,两者之间形成了比物质差异更可怕的数字鸿沟。随着我国信息化浪潮的到来,老年人信息孤岛、数字赤贫问题日益凸显,出现物质贫困和信息贫困相交织的现象。2019年短片《啥是佩奇》迅速走红于网络,通过刻画一位四处寻求“啥是佩奇”答案的老者形象来揭示乡村老年人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引发关爱老年人数字话题的再度热议。二是部分老年人沉浸于互联网娱乐社交,成为中重度网络依赖者,他们以网络虚拟生存来弥补现实生活中少人陪伴、无人倾诉的缺憾,借助刷屏来打发时间、排遣孤寂、慰藉心灵、消除无聊,他们表面上看上去十分乐观和新潮,实则有可能陷入“微笑型抑郁”的困境。这是老年人缺失天伦之乐、内心孤独的两种表征形态,同样不容忽视。前者一般生活于乡村,无固定收入,以种地或打零工为生,调查显示,无固定收入者占比为三到四成,处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状态;后者大多生活于城镇,有一定退休金,调查显示,有2000元以上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占比超过六成,在无重疾、能自理情况下较少面临生活之忧,但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孤寂问题。前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信息扶贫,后者则需要精神关爱。

  访谈时,一些老年人表示,子女在外打拼不容易,不会轻易告诉他们自己心中的烦恼和不适感,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因而尽量压抑自己,不让自己的孤独、愁闷、无助、沮丧心理表露出来,或者自我寻求解脱之道,通过看电视、刷视频、阅读新闻等方式来排遣苦闷、打发时光,久而久之就形成手机依赖症或网瘾,容易出现伴着手机入眠、早起刷屏的现象。

  (二)新媒体的弱势群体

  福建省老年人信息化程度低于一般人群,属于新媒体的弱势群体,其内因是老年人较难接受新鲜事物,外因是社会对老年人信息化问题的关怀不足。老年人接触最频繁的媒体是电视,这与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程度高,电视传播的直观性、丰富性及收看电视对人的身体条件、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密切相关。83.39%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智能手机应用未能关注和解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见图18),他们在智能手机使用中容易遭遇各类困扰。其中,操作困难占比最高,如不熟悉输入法、功能操作复杂等,接近50%,导致他们被排挤在信息化的大门之外,落伍于时代,享受不到智慧城市的“温度”;虚假信息也是他们经常遇见的困扰,因老年人接收的信息量较小和仰赖心理较强,对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缺乏分辨能力;还有广告弹幕影响了他们媒体接触的心理体验等。

  2.14

  图18 福建省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应用是否能关注和解决老年人需求的看法

  在深度访谈中,受访的老年群体进一步表示他们在新媒体的使用上有一定障碍,往往反应迟钝,并且学习速度不快,记忆力差,经常刚学会的方法两天没有使用就会遗忘;他们的分辨力比较低下,常常无法分辨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真实官方公众号和假冒公众号,导致他们在接收信息时常常被虚假信息干扰。而对于虚假信息他们通常深信不疑,还会主动转发给其他的老年朋友,以至于造成传播虚假信息的不良影响。他们也提出,智媒时代下不懂得网络购票、预约看病、约车、微信支付等,比过去更加寸步难行,发现超市卖场不好花钱、窗口排队买不上票、路边打的招不上车等,有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三)网络安全的重灾区

  福建省老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老年人接收的信息量较小、操作能力较差,又容易对关爱他们的人产生仰赖心理,容易成为各类网络诈骗者瞄准的目标,调查发现,33.55%的老年人自述受到过购物陷阱的困扰(见图19),36.88%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家中的老人受到过购物陷阱的侵害。

  2.15

  图19 福建省老年人在新媒体接触中遇到的困扰

  另据《中国青年报》调查,74.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最常被养生保健类骗局迷惑,其他类别依次有:投资理财(50.6%)、祛病消灾(42.0%)、假钱币(28.0%)、旅游购物(26.4%)、金银首饰(24.5%)、亲友求救(21.4%)、古玩字画(19.9%)、彩票中奖(18.8%)、慈善捐款(14.6%)、高薪工作(5.7%)和出版发表(4.6%)等。2018年腾讯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中也显示,30.4%的中老年网民遭遇过保健品诈骗,25.1%遭遇过红包诈骗,24.2%遭遇过中奖诈骗,也有不少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传销(16.9%)、理财欺诈/非法集资(16.4%)、仿冒公检法类的诈骗(15.3%)、网购诈骗(14.9%)、游戏诈骗(6.5%)和婚恋诈骗(6.1%)等。《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互联网中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受骗信息类型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分别占60.3%、52.3%和48.6%。

  网络不安全是妨害老年人对互联网美好体验的重要障碍。访谈中,部分老年人表示,因看到身边发生的互联网诈骗、信息泄露事件而拒绝使用智能手机,宁可不方便也不轻易下载各类App。

  本文摘自《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0)》——《1997~2030年福建省老年人媒体接触调查报告》作者:林朝霞 林小勇。有删选。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未来

  如需《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