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7-07

  2021年7月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编写的以“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为主题的《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主持发布会并介绍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选题及框架的概要。

  上海应打造“五位一体”的生态之城

  报告认为,建设生态之城是建设人民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之城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优美之城,生态环境不能孤立于经济社会之外,生态环境优美不能以牺牲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生态之城应当是依靠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关系,由良好经济基础作支撑,以绿色创新为发展动力,依靠较高的资源环境效率让人民无需牺牲高生活水平就能享受优美生态环境的城市。

  因此,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参与度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海生态之城的内涵应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城、生态环境健康的美丽之城、生态经济繁荣的活力之城、生态文化时尚的潮流之城、生态治理先进的共治之城。

  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在长三角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构建“城市绿色景气指数”,从绿色增长源、绿色创新力、生态宜居度、绿色治理观4个维度,对上海都市圈1+8城市以及苏浙皖的3个省会城市的生态之城建设绩效进行评估与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在绿色增长源、绿色创新力、生态宜居度、绿色治理观四个维度都居于长三角领先地位。其中上海在绿色增长源、绿色创新力、绿色治理观三个维度上与排名第二的城市拉开比较大的差距,生态宜居维度的优势程度相对并不明显。

  在绿色增长源方面,上海绿色发展总体领先,经济基础和绿色产业表现较好,而环境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绿色创新力方面,上海的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绩效、绿色创新载体、城市创新环境在长三角全面领先。

  在生态宜居度方面,上海的生活富裕、服务便利等指标表现较好,由于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缺,在环境宜人、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

  在绿色治理观方面,上海的环保投入、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表现可圈可点,总体领先与长三角其他城市。

  为建设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生态之城,上海需要实施更严格环境标准,不断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尤其是市场化机制,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依靠更密切的长三角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合作。

  上海市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报告建议构建以健康为导向的大气环境风险管理机制

  清洁空气对人民的健康福祉至关重要,为不断降低大气环境健康风险,报告建议构建以健康为导向的大气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大气污染损害救济社会化。

  首先,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制度。改变现阶段环境监测与疾病监测分离的状况,整合环境监测与疾病监测力量,完善监测内容,统一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实现环境与健康动态监管,为环境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积极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改变当前我国对大气污染与公众健康的关联性缺乏科学认识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与大气污染有关的疾病及法律保障公众健康权利提供科学支持。

  最后,建立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制度,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大气污染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其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为实现对受害人及时、合理的救济,应建立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制度,实现救济责任的多元化、社会化,合理分担救济责任,构建企业、政府与社会共同负责的机制。

  2.报告建议以“谈判机制”统一长三角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执法标准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相邻生态环境空间,排污企业若以当地较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废水排放有可能被相邻地区视为超排违法行为,排污企业甚至可能同时被相邻的几个地区环境监管部门调查询问,不但影响企业制度性成本,也造成执法办案的资源浪费。因此,报告建议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通过采取高于“集体磋商”制度效率的“谈判机制”,考虑各地方水污染治理成本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易到难逐步统一生物制药工业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以统一的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长三角行业违法排放的环保监管、执法标准的统一。

  为提升长三角三省一市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效率,建议三省一市经信委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建立长三角排污企业水污染物排放统计系统,在此基础上,建议三省一市经信委和住建部门共同建立以第三方治理模式开展的水污染治理绩效共享平台,掌握长三角三省一市水污染治理绩效水平,包括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治理成本投入、治理效果等,这也为合理制定长三角区域统一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保执法标准提供技术和经济依据。

  3.报告建议上海降低气候灾害敏感性应聚焦城市脆弱产业人口环节

  “十三五〃以来,上海在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升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全面规划部署气候变化应对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城市排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支持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发。

  上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升要针对老幼人口、交通运输业、农业等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薄弱环节。作为超大型城市,一方面上海需要适度控制常住人口增长规模,制定人才引进战略、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农业、交通业等关键领域高端人才引进,支持气候灾害敏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城镇人口就业率;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排水、供水、供电、交通、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应对气候灾害风险的硬件设施。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上海成就与展望

  一、 对生态之城内涵的理解

  二、 上海“十三五”生态之城建设的回顾

  三、 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绩效评估与比较

  四、 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展望

  Ⅱ生态产品篇

  2. 上海城市生态空间体系特征及品质提升研究

  3. 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下特大型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社会绩效评价——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4. 上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与优化策略

  5. 上海滨水空间功能优化的提升路径研究——以上海市徐汇滨江区域为例

  Ⅲ生态经济篇

  6. 人民向往的生态经济:进展与提升

  7. 上海提升产业资源环境效率的探索与展望

  8. 从生活垃圾分类到全面推进绿色生活方式

  9. 完善上海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10. 推进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构建

  Ⅳ环境质量篇

  11. 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国际对标分析及对策建议

  12. 上海大气环境健康风险及治理对策

  13. 水安全视角下长三角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体化难点问题与解决思路——以生物制药工业为例

  14. 上海城市土壤污染防治进展与展望

  15. 上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及提升策略

  Ⅴ附录

  16. 上海市资源环境年度指标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资源环境

  如需《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