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8-19

  2021年8月1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1)》暨《国际城市蓝皮书》十年回顾。

  本书聚焦国际城市的“双循环”新变局。“双循环”不仅是中国城市采取的发展策略,也是所有国际化城市必须严肃考虑的选项:在开放发展与本土扎根之间实现再平衡。在外部链接强度急剧下降的状况下,作为国际要素流动枢纽的国际城市将发展视野逐渐转向周边区域与本土经济。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区域,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合作热点。

  “创新”成为21世纪10年代国际城市十年发展第一关键词,“双循环”成为2021年度关键词

  2021年是《国际城市蓝皮书》发布的第十个年头。10年前,正发端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启动了《国际城市蓝皮书》项目,宗旨就是通过持续介绍国际上城市发展的重大理念,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最佳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坐标系”。10年间,“创新”、“全球化”、“区域”、“节点”、“经济”、“空间”成为国际城市发展最瞩目的关键词汇。10年后,面对全球化逆流和疫情冲击,《国际城市蓝皮书》给出了下一个十年的第一个关键词——“双循环”。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1)》副主编苏宁博士指出:“双循环”不仅是中国城市所应采取的发展策略,也是所有国际化城市必须严肃考虑的选项,即在开放发展与本土扎根之间实现再平衡。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使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重大问题迅速演变为对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多米诺骨牌”。疫情影响之下,各国纷纷采取内顾化的“邻避”政策,国际人员交流快速萎缩,各国国内的社会经济互动也趋于萎缩。疫情成为推动全球化格局变化、产业链结构变化的重要催化剂。

  在外部链接强度急剧下降的状况下,作为国际要素流动枢纽的国际城市将发展视野逐渐转向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与周边区域与本土经济的联动。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区域,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合作热点。国际城市强化自身体系化运行的能力,以及与城市群、都市圈强化联系的举措,显示出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协作,在外部环境集聚变化过程中提升根植性与本土服务功能的新趋势。各国的国际城市都在谋划,或已事实上进入内外部互动并存,注重开放性与根植性均衡发展的“双循环”状态。

  如何让民间力量有效有序参与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命题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1)》副主编陶希东博士指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作为法定的监护人还是实际的抚养者,孩子的父母都是最关键的教育者,家庭是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公平化、社会力量参与有序化等问题和挑战。近期国家全面整顿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成为我国社会教育改革创新、减轻学生负担的一项崭新举措。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在让教育回归公共属性的基础上,如何让民间力量有效有序参与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重大命题。对此,地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第8区的市政厅教育艺术园区通过多个机构的跨组织合作,为周围社区提供了优质而丰富的教育服务,其民间力量参与社区教育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借鉴意义。

  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第8区,几乎有一半(47%)儿童生活在贫困以下,社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水平低下、歧视、失业、单亲家庭和犯罪的问题都相互促进,破坏了家庭和儿童的福祉。为此,开发商克里斯•史密斯提出在华盛顿东南部建立社区中心,即“市政厅教育艺术休闲园区”,并专门成立了非营利组织“跨河建桥”来对园区进行开发,营造和管理,主要针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园区项目涵盖了广泛的服务,包括了教育、娱乐、艺术、康健、劳动力发展和环境调查。市政厅教育艺术休闲园区的资金完全来自联邦和地区政府、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慈善捐款。目前,该园区有14个组织为常驻机构,并与三个非常驻机构合作,这些机构共同为居住在阿纳卡斯蒂亚河以东的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教育、健康、文化、娱乐和社会服务项目,其中超过90%是黑人。这些组织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参与者的生活质量。在这些组织服务的对象中,31.2%的人参与了两个机构的服务,1.22%的人参与了三个或更多机构的服务。

  教育艺术园区促进教育机构跨组织合作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服务对象主动咨询、丰富接待台内容、合作机构的约定协议、合作机构的约定协议、设施共享、机构人员的非正式推荐等。园区的教育机构跨组织合作,存在两种机制将关键的社会和经济支持整合在一起。首先是父母、家庭对孩子的积极支持。“跨河建桥”组织工作人员重视为孩子提供服务过程中父母的重要作用。第二种机制是机构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协议。这些协议组成并维持各方合作,以帮助不同的家庭找到合适的服务与支持方式,满足儿童的关键需求。尤其是在教育、健康和社区环境中,华盛顿女校、男孩女孩俱乐部、“跨河建桥”组织、莱文音乐学校、和儿童康健中心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可以证明组织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协议如何为合作机构促进服务的。实践表明,社区民间力量的跨机构合作,为社区儿童提供了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对社区经济安全、住房安全和社区健康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改善建成环境促进健康公平,助力中小城市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等灾害

  近来,新冠疫情仍在持续肆虐全球,河南等地的暴雨洪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抗击疫情和灾情过程中,各方已逐渐认识到,在大城市之外,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基础设施更加薄弱,在加大关注和援助力度的同时,通过改善建成环境促进健康公平,也应成为中小城市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等灾害的重要议题。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抗疫不力已成共识,健康不平等问题更加凸显,位于华盛顿的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发布了《利用建成环境促进健康公平——针对中小城市的有效干预措施》研究报告,聚焦美国中小城市的健康公平问题,调查总结了通过建成环境改善促进健康公平的有效干预措施。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1)》作者程鹏博士指出:建成环境会影响居民健康和健康不平等,六个与健康相关的建成环境领域包括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和负担得起的住房,完善的体育休闲活动空间和设施,可靠的区域和地方基础设施,方便获取安全、健康和营养的食品,有效的城市更新和城市绿化,良好的邻里和社区设计。围绕这六大建成环境领域,各级政府、社区和合作机构可以通过相关政策、规划和项目等干预措施来改善中小城市的建成环境,以解决健康和健康不平等问题。比如,在住房领域,帮助低收入者提供房屋修复贷款、购房首付或紧急租金支持;在活动空间、基础设施和健康食品领域,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性和冗余性,提供多元化的食品供应渠道和设施;在绿化和街道等领域,实施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林业计划,建设安全舒适的街道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尽管大城市在资源和人口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中小城市也可以使用更具灵活性的诸多方法克服挑战。比如,相对单一的人群结构可以更好的进行健康影响评估和健康需求评估,有的放矢地解决健康和健康不平等问题;加入相关城市网络,建立以区域和地方卫生部门为重点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促进知识和信息共享,推动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共同应对健康挑战。尽管国内外中小城市在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该报告的关注点和部分措施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在城市公共卫生等灾害频发和城市居民对身心健康诉求提升的背景下,以高品质城市空间推动健康城市发展对中小城市同样至关重要。贯彻健康城市发展理念,首先,要营造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建成环境,围绕土地使用、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公共设施,以及绿地和开放空间等要素,其实现路径可以有多条:一是通过改善城市建成环境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减少居民因接触污染源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二是向城市居民提供各类健康设施;三是依托良好的城市建成环境促进活动和交往,推动健康低碳的生活、工作、交通和娱乐方式。其次,要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健康影响评估, 推动多学科合作完成健康影响研究,促进有利于健康的规划方案、决策的生成和落地。最后,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公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等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经济地位的社会群体都应当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健康服务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建成环境。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国际城市的“双循环”新变局

  2. 依托不同类型节点城市,探索“一带一路”多层次发展:基于丝路城市指数2020~2021的分析

  Ⅱ城市创新篇

  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城市百强”解读

  4. 英国分类识别“潜在增长中心”的策略启示

  5. 伦敦绘就建设“欧洲人工智能之都”路线图

  6. 数字城市技术带来的变革机遇和平等包容挑战

  Ⅲ城市经济篇

  7. 后疫情阶段城市经济恢复的关键原则

  8. 灾后恢复阶段的城市精准投资策略

  9. 灾后恢复阶段的城市就业保障措施

  Ⅳ城市社会篇

  10. 全球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体系与建设路径

  11. 纽约建立长者服务生态系统应对老龄化的策略启示

  12. 利用建成环境促进健康公平:针对中小城市的有效干预措施

  13. 华盛顿特区民间力量合作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启示

  Ⅴ城市文化篇

  14. 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的政策设计和硬件发展

  15. 吉隆坡聚焦国际影响力建设“文化创意之城”

  16. 澳大利亚南珀斯实施以社区为中心的下沉式文化规划

  Ⅵ城市生态篇

  17. 国际城市组织倡导以“负责任消费”推进气候治理

  18. 英国南约克郡区域建设“氢能源经济圈”的方案启示

  19. 美国智库提出实施城市交通“绿色新政”构想 盛垒

  Ⅶ城市治理篇

  20. 疫情下美国城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2020年美国市长演讲分析

  21. 借助新技术促进交通出行公平性的美国城市实践

  22. 迪拜以区块链技术增进城市治理和产业效率的战略

  Ⅷ城市空间发展篇

  23. 英国倡导以更灵活的土地功能分区规划应对住房危机

  24. 英国以激活“休眠型郊区”破解大城市住房危机的思路

  25. 美国中型城市以引导新出行方式促进公平交通的规划策略

  26. 美国最佳小城市评选中的制胜之道

  Ⅸ丝路城市篇

  27.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特点

  28. 阿拉伯地区城市化发展新趋势

  29. 菲律宾达沃市城市经济发展新趋势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大图

  如需《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