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9-22

  2021年9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国际合作篇、国内区域篇、专题篇五部分。

  总报告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全方位冲击,“一带一路”建设逆风前行,取得来之不易的积极进展,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稳定做出巨大贡献,极大增强了相关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和决心。

  分报告分别从贸易、投资、产能、科技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在重点领域的推进成果。

  国际合作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东北亚、欧洲、非洲、拉美、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及其进展。

  国内区域篇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武汉、西安、青岛参与“一带一路”的规划与实施情况。

  专题篇研究了中欧班列、能源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等领域的合作及其前景。

  1.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新契机,坚实的国内发展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动力

  蓝皮书指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驱动力,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将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内外环境,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共建国家市场顺畅联通有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催生高质量供给和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共建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多分享我国国内大循环释放的发展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更多机遇,不断增强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动力和能力。

  此外,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措施促进“六稳”,实现“六保”,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从2020年6月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世界银行预计,2021年我国经济复苏更为强劲,有望实现增长7.9%。

  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增强了相关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和决心。

  2.广泛坚定的全球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广阔的合作空间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蓝皮书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给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面旗帜。目前,中国是25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2020年11月,普华永道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发布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已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共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国际机构和企业的认同与支持,正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高度赞赏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支持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中非合作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重申巩固中非友谊、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方反对个别势力借疫情指责中国,将同中方坚定站在一起。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表示,塔方愿同中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和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表示,希方愿同中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塞方正全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老挝前国家主席本扬表示,老方愿同中方加强政治互信,抓紧落实老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

  此外,疫情催生了诸多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增长点。一是,健康丝绸之路合作需求和意愿空前上升,中国承诺愿与各国分享抗疫和诊疗经验,积极开展疫苗合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二是,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方兴未艾。疫情防控促使经济活动和消费模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客观推动各国加快数字化转型。据预测,2025年东盟数字经济将从2015年占GDP的1.3%提高到占8.5%。“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软联通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合作潜力巨大。三是,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共识。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经济复苏刺激计划,“绿色复苏新政”成为主旋律,促进经济绿色、韧性和可持续复苏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共识,绿色基建、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等合作空间广阔。四是,新基建互联互通合作助力疫后经济复苏。新基建是立足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支撑,已经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手段和推动疫后复苏的新经济增长点,新基建互联互通合作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3.中国 “一带一路” 产能合作前景良好,政策环境的变化带来多重发展机遇

  蓝皮书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三个“新”要求,即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11月和12月,中国连续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国内外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变化,为“十四五”时期中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确立,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自我封闭,而是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畅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循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实现我国经济更加强劲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十四五”时期,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确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加稳固,我国经济将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并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国内外供应链产业链将更加“融链”而不是“断链”,这将在更高层次上有利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第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有利于中国与签署各方加强产能合作。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在市场准入、营商环境规则、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区域经贸合作规则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性安排,对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也进行了明确规定,RCEP表明亚太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RCEP签署对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以及中日韩等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比如,签署各方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做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7个成员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扩大服务贸易开放,中国等其余8个成员采用正面清单承诺,并将于协定生效后6年内转化为负面清单承诺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等。[20]就开放水平而言,签署各方均做出了高于各自“10+1”自贸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显然,这些对于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为中欧在中国-中东欧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提供新的机遇。2020年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宣布完成。据报道,《中欧投资协定》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21]《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着力推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投资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监管、可持续运营发展四个方面。《中欧投资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中国、欧盟、世界各国企业都能从中收获更多投资机会。从中欧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言,《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可为中欧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尤其是为深化中国—中东欧合作提供助力。

  第四,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将极大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化浪潮的新特征,不断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对人类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化浪潮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重要驱动作用。一是减轻了当前疫情的不利影响,合作双方可通过远程视频、网上会议、线上交易等多种形式一定程度上克服疫情防控造成的线下生产经营不畅的问题。二是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展合作领域,如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将扩大,合作的新形式、新业态、新模式将日益增多。三是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或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传统基建基础上叠加新型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产生“赋能效应”,助推高质量发展。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共建“一带一路”:进展、形势及展望

Ⅱ 分报告

2.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

3.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合作

4.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能合作

5.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

Ⅲ 国际合作篇

6.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挑战与展望

7. 中国同欧洲“一带一路”合作的进展与挑战

8. 中非合作抗疫谱写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9. 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现状与未来

10.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价值链构建

11. 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的角色——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全球及区域政治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合作

Ⅳ 国内区域篇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1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14. 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路径

15. 东北振兴与“一带一路”建设

16. 培育创新开放新动能打造上合经贸新范式——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与“一带一路”建设

17. 西安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18. 武汉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Ⅴ 专题篇

19. 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建设

20.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发展状况、成效与趋势分析

21. “一带一路”倡议的北部地区视角:跨欧亚铁路运输的利益、认知与障碍

22.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投资:特征及风险

23. 新时代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与风险应对

24. “一带一路”倡议与社会保障国际合作

  Ⅵ附件

25. 2016年至2021年“‘一带一路’蓝皮书”目录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淘宝

  如需《 “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