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9-28

  2021年9月27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举行。

  本次蓝皮书的主题是 “ 迈向 ‘后疫情时代 ’的德国 ”。2020年是 “默克尔4.0政府”执政第三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主导着德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应对疫情及其影响之外,中美博弈以及美国大选成为德国外交行动选择的重要变量。本书分析迈向“后疫情时代”的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行动与举措,以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报告从总体上分析了2020~2021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走势。分报告聚焦德国2020年的政党格局、德国经济与公共财政状况和德国的外交政策。政治专题篇评述了“默克尔4.0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的危机管理、德国的反防疫措施抗议运动,以及德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与措施。经济专题篇介绍德国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对欧洲绿色新政的回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布局的影响。外交专题篇剖析了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整体表现及其在欧盟的领导力、美国大选年的德美关系,以及中德经贸投资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默克尔任期内德国面临一系列危机和挑战,但德国也从“欧洲的病夫”发展成欧洲经济实力最强之国

  蓝皮书指出默克尔于2005年11月22日当选联邦总理,这位“超长待机总理”已经执政15 余年。2018年10月29日,在基民盟在黑森州州议会选举中遭遇历史最低得票后,默克尔宣布她将不再参与党主席竞选,未来也将不再竞选联邦总理。由此,“默克尔时代”进入倒计时。如果德国2021年9月大选后新政府难产,默克尔看守到2021年12月17日之后,则其将超过“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的执政天数(1982年10月1日至1998年10月26日,共计5869天),成为(联邦)德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

  在四个执政任期里,德国以及欧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从金融与经济危机到欧债危机,经过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再到英国脱欧危机,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因此,默克尔首先呈现的是“危机管理人”的角色。虽然默克尔政府一段时间以来,从“不情愿的领导”,到日益具有责任意识,但是,德国的外交行动仍然具有克制和审慎的特征。与此相应,默克尔对于欧洲工程的推动,更多的是出于理性,而不是出于热情,但是,也必须看到,默克尔并非一成不变,她也在从过往的危机应对中“学习”,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例如,如前所述,德法携手提出的复苏基金倡议是欧盟走向疫后经济复苏迈出的具有创新性的一步。

  默克尔的危机应对无疑总体上是成功的,她在任期内已有好几次被定义为“跛脚鸭”,但是,这一角色又多次被否定。有学者指出,默克尔在本次疫情应对中更倾向于采取强硬路线,是因为2015年9月难民危机中的失控是她的一个梦魇般的经历,因此,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她想要表明她能够掌控住局势。应该说,她一开始的确取得了成功。2020年前,默克尔的支持率在民调中已经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人们都在等待她的到任下台。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危机管理人”的默克尔重又回到人们视线中,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也收获了执政红利,民调支持率在疫情暴发后增长了10个百分点左右。德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一度很好,可是,如前所述,到了2020年秋季,感染人数上升,11月德国不得不引入“部分封锁”。但这并未能阻止第二波疫情的暴发。在默克尔的强烈要求下——她为此做了其执政15年来可能最感情化的演讲,各州州长才最终同意引入“硬封锁”,但是,他们依然对艰难达成的妥协提出质疑,或者又退出,这导致疫情一再反复。由于德国联邦制的掣肘,联邦政府在疫情应对上的行动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关闭学校、禁止接触以及规定封锁的决定都是联邦州的职能。但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是致力于协调联邦与州之间定期的交流,并推动全德国范围内统一的抗疫措施。只是这一切的努力并不是很成功。随着默克尔的到任,遗留的问题是,默克尔的接班人是否同样具有“危机管理人”的特质。

  此外,在默克尔任期内,德国从“欧洲的病夫”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基于德国经济体制的韧性,德国经济有望在未来几年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更快地复苏。这将奠定德国在欧盟内发挥影响力的实力基础。而且,在结构转型方面,德国也有望继续走在欧盟的前列:德国复苏与韧性计划在欧盟引入的复苏计划“欧盟下一代”中,中心工具是总规模达6725亿欧元的复苏与韧性基金,为了从基金中获取资金,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制定推动经济复苏以及增强社会韧性的计划。确立的重点措施领域包括气候政策与能源转向、经济与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增强社会参与、增强抗疫的卫生体系,以及现代行政与消除投资壁垒。由此可见,在德国的计划里,对气候保护与数字化的投资具有重要地位,有90%多的资金投入这两个领域:投入气候政策和能源转向领域的资金达到115亿欧元,占总投资的40%左右;投入数字变革领域的资金达到140多亿欧元,占总投资的50%以上。由此,德国在绿色与数字领域的投入超过了欧盟为这两个领域分别确立的37%和20%的资金投入最低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德国的复苏与韧性计划还包含德法共同倡议但向所有欧盟成员国开放的“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针对的是氢能、微电子与通信计划,以及云与数据处理。

  最后,默克尔的政治遗产之一,即其在外交上的务实主义作风,在政府换届之后,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得到保留,也是存疑的。默克尔的务实主义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其政府的对华政策上。默克尔始终主张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合作,反对美国与华“脱钩”政策。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正是在默克尔本人的大力推动下,中欧双方在2020年12月30日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在欧盟对华的三重定位“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对手”中,默克尔始终推行以合作为导向的对华政策,因为在默克尔看来,面对日益增加的全球挑战,欧盟与华合作对欧盟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但是,必须看到,随着默克尔任期的逐步接近尾声,她的控局能力也有所下降,德国国内一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的声音也日益浮出水面,这也尤其反映在德国政府于2020年9月出台的《印太指导方针》之中,这份文件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减少德国及欧盟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对中国的所谓的单方面依赖。由此可见,“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端倪已然显现。

  德国未来经济政策导向分为短-中-长期三种导向,短期内将创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就业和投资环境

  蓝皮书指出未来德国经济政策的导向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1)短期导向,克服疫情所带来的危机,重新振兴德国经济;

  (2)中期导向,促进经济结构转变,实现环境可承受的持续增长;

  (3)长期导向,完善内部制度,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立足欧洲、构建自由和公平的国际贸易关系。

  就第一点,联邦政府将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如复兴贷款银行特别计划、经济稳定基金),提供各类担保,进行风险投资,减免税收,转移支付,冻结社保收费,简化债务和企业财产清理手续,发放企业补贴以及地区性财政补贴等措施,既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企业、经济部门和地区给予针对性支持,又为复兴和活跃经济创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就业和投资环境。

  就第二点,联邦政府将围绕气候保护、能源转型、新型交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和健康保护等重点任务,通过立法,制定专项财政补贴、转移支付、降税、免税、对交通与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研发和教育机构拨款等各种过程性和秩序性政策手段推进以零排放、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为目标的经济转型。

  就第三点,联邦政府一方面将在内部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包括税收制度,公共部门监督制度,反贪污和反官僚主义机制,竞争秩序尤其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反垄断秩序,教育、就业和投资促进制度,尤其是以技术变革为背景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技术移民制度等;另一方面谋求进一步加强欧洲内部的合作,保护和发展欧洲内部市场,加强欧洲内部价值链建设以及对敏感技术领域的保护,同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多边合作,构建自由的国际贸易秩序,维护公平贸易。

  中国新一轮开放开放政策给德国投资带来机遇,大众、巴斯夫等大型德企加大对华投资

  蓝皮书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启了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优化外商投资环境。201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取代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新的《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外商投资法》在合资企业股比、负面清单制度及技术转让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其实在2017年,中国政府已经在金融等领域将外资占比放宽到最高51%。德国安联集团成为第一批获益的企业:2018年11月安联获准筹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机构。2020年1月,安联中国正式揭牌成立。

  与此同时,制造业市场的限制也基本放开,特别是汽车行业已经有明确的开放时间表: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股比限制,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2018年10月,宝马集团出资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股权,将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双方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德国宝马集团成为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投资限制的第一个受益者。同时宝马还将对华晨宝马增加30亿欧元的投资,扩建沈阳生产基地和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主要在中国内地销售,而在沈阳生产的宝马iX3电动汽车,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将出口到全球市场。2020年11月,首批华晨宝马生产的iX3正式从大连港运往海外。

  另一家受益的德国企业是大众集团。早在2017年12月大众就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占股50%,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2020年年底,借助制造业开放政策,大众与江淮完成了最新的合作:大众集团增资10亿欧元,获得国有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持有股份的50%,大众在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股份提高至7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大众将在合资公司中控股。同时,大众将在安徽合肥设立大众(安徽)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在2022年完成。公司将在安徽基于大众的MEB平台,生产纯电动汽车。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投资项目是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省湛江市建设的新型一体化基地,整合价值链上从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生产装置,总投资额高达100亿美元,是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投资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2020年5月首批装置正式打桩开建,步入土建阶段,计划2022年投入运营。整体项目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也是欧洲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这将进一步促进巴斯夫在全球化工行业销售额和地位的提升。该项目从谅解备忘录签署到正式建设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和当地社区的大力支持。对于广东湛江而言,巴斯夫的入驻是其打造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湛江计划以引入巴斯夫等跨国企业为契机,建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围绕新材料领域,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延伸完善石化中下游产业链;通过中德工业园吸引巴斯夫产业链合作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20~2021年德国内政与外交走势

  一、 德国的疫情应对表现及疫情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二、 疫情下德国对欧、对美政策的调整

  三、 默克尔“政治遗产”的存续

  四、 德国大选结果前瞻

  Ⅱ 分报告

  2. 德国政党格局发展新动向

  3. 德国经济与公共财政状况述评

  4. 德国外交政策述评

  Ⅲ 政治专题篇

  5. “默克尔4.0政府”第三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的危机管理

  6. 德国反防疫抗议运动:背景、特征与影响

  7.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德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与措施

  Ⅳ 经济专题篇

  8. 疫情对德国数字化转型进展的影响

  9. 疫情下德国对欧洲绿色新政的回应:举措、影响及挑战

  10. 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布局的影响

  Ⅴ 外交专题篇

  11. 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整体表现及其在欧盟的领导力

  12. 美国大选年的德美关系

  13. 疫情下中德经贸投资关系的韧性与发展前景

  Ⅵ 资料篇

  14. 统计资料

  15. 大事记

  16. 后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微信图片_20210928094608

  如需《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