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产业蓝皮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面临的新挑战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1-12-20

8

  2021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

  2021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冲击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幅度上升,国际循环出现局部性梗阻,“卡链”“断链”现象全球蔓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面临新挑战。

  1.要素结构升级滞后,产业链与创新链发展不平衡,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转型升级

  要素结构升级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基础。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向高端跃升必须有相应的要素基础作为支撑,如果传统生产要素优势丧失,而高级生产要素又供给不足,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将可能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夹心层”困境。长期以来,传统生产要素低成本是中国制造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随着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凸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优势弱化,对全球低端生产环节吸引力减弱。与此同时,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加之其一系列产业扶助政策,在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对中国构成较大竞争,中国传统优势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被替代或转出风险。产业梯度转移、资本向低成本地区流动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低端产业转出过快,高端产业发展又不能有效吸收外迁产业释放的要素,要素质量不能与高端产业相匹配,将会造成要素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错位”,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给稳定制造业比重造成困难。

  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协调型、滞后型、超前型。这三种类型在中国虽然都存在,但滞后型现象较普遍,产业链与创新链发展不平衡。中国不少创新链对外依赖性强,部分领域高度依赖美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升级如长期严重依赖国外创新链的支持,就会面临较大的“卡脖子”风险。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布局优化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正在形成中,其带动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的能级有待提升。在城市群、都市圈尺度,部分地区内部分化日趋明显,且高端创新要素过度向首位城市倾斜,在京津冀,北京在发明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各项指标上的领先优势在“十三五”时期大幅扩大,天津、河北部分指标则较“十二五”时期出现下滑。特别是天津,作为中国先进制造研发重镇,也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研发人员流失严重。省会城市经济分量过重现象普遍存在,在四川、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经济体量相对较大的省份,省会城市与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省内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非常明显,城市群、都市圈内及之间难以形成有序衔接的产业链格局。

  地区间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作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基本空间单元的产业园区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同质化更为严重。各省份出台的产业链规划互补性不强,产业链跨区域协作弱,地区与地区间存在抢链风险。

  3.美国产业政策的泛风险化转向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把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与国家安全挂钩,把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基石。2017年7月21日,特朗普发布13806号行政命令(EO)。这个命令要求对工业和国防安全的工业基础进行分析评估,并要求提出应对策略。该行政命令将战略性支持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国防工业基础和富有韧性的供应链视为美国最重要的优先事项,认为全球化造成美国企业关闭、工人失业,造成美国制造业能力和国防工业基础受到削弱,现代全球产业链的拉长化会阻碍美国生产和购买到美国国家安全所必需的产品、零部件。拜登于2021年发布14017号行政命令,要求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进一步进行审查。该行政命令第一部分为政策部分。在这一部分,对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做出新的表述。把重塑美国供应链视为美国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基石,把增强供应链韧性与重建美国制造能力、维持美国尖端研发上的竞争力、创造高报酬的工作机会挂钩,把增强供应链韧性与小企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鼓励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挂钩。

  为了执行特朗普发布的13806号命令,美国防部领导多个部门组成16个小组,对9个传统的行业、7个新兴行业的供应链安全进行了评估,并于2018年9月发布《评估和强化制造与国防工业基础及供应链弹性》报告。报告把供应链风险分为十大方面,包括供应的多元化程度、供应商及市场的脆弱性、市场供应能力不足、制造能力下降、原材料供给不足、对国外的依赖程度高、人力资本不足、基础设施老化、产品安全等。报告对16个行业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十大风险不同程度地渗透于所评估的行业,体现在300多项具体的风险中。报告还将这十大类风险归于五大宏观因素——政府支出的不确定和被挪用、美国制造能力的衰落、美国政府商业行为与政府采购造成的不利影响、竞争对手的产业政策、美国STEM及贸易的人才培养能力下降。针对造成美国供应链风险的因素,报告提出了11条建议,包括实施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减少对政治不稳定国家供应源的依赖、推进供应链的分散化、与盟国及伙伴关系国加强合作、加强工业基础建设、加快人力资本培育、加快下一代技术的开发等。

  美国有关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的审查,人为地放大了美国的安全风险,其目标是建立美国具有绝对安全的国际国内循环,表面上看有利于其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却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巨大冲击,不利于全球合作共同应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带来的挑战,最终也会对美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近两年来,美国出现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问题,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相当程度上与实施美国优先和美国产业政策的泛风险化有关。

  4.企业供应链战略调整带来新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推动全球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产业链分工日益发达,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相互嵌套,但全球国际治理体系的变革,受地缘政治、冷战思维的影响并没有根据全球产业分工的变化进行调整,使全球共同应对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意愿不强、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由此,企业的供应链战略也开始出现调整,主要表现为区域化、内向化、多元化等三大趋势。

  2020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韧性和再平衡》报告,基于13个行业的325家公司的研究后得到的结论是,公司面临来自自然灾害、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网络攻击等冲击的频次和风险明显增加,平均每3.7年一次,而且冲击造成的损失巨大,很多公司在受到冲击后的损失,每10年要平均损失一年的利润,每5~7年发生的供应链中断100天的极端事件会抹去一年的收入。报告估计,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16%~26%的全球贸易中期内会发生跨境转移,其形式主要包括国内生产、近岸外包和生产基地的调整。企业的供应链调整涉及企业部门就供应链效率和韧性之间的平衡,涉及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和周边供应链的关系,其调整具有不确定性。

  本文节选自《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总报告,购买本书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新进展、新挑战 张其仔

Ⅱ 国际篇

2 美国产业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邓洲 叶云岭

3 欧盟产业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伍业君 王磊

4 日本供应链重组政策及其影响 刘湘丽

5 韩国产业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白玫

Ⅲ 产业篇

6 汽车芯片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分析 李先军

7 大容量电池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分析 袁惊柱

8 光刻机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分析 许明

9 重型燃气轮机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分析 胡文龙

10 核心工业软件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分析 郭朝先 苗雨菲

11 新冠疫苗研发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分析 徐娟

Ⅳ 区域篇

12 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 周麟

13 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 叶振宇 梁泳梅 秦宇

14 黄河流域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 李蕾

15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 陈刚

16 东北地区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 高琦 刘帷韬

Ⅴ 专题篇

17 辽宁省工业产业链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产业链研究”课题组

18 广东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尹涛 蔡进兵 刘帷韬 陈刚

  图书推荐

  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