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推荐 | 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03-16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0-2021)》绿皮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着眼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立足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为核心,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重点,聚焦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突出问题,着重从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新时代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向研究、能源资源区域间合理配置的效益分析、碳达峰、碳中和与控制协同减排政策研究、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和人居环境的提升问题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进行全景式描绘与脉络化梳理,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利用数据全面展现了近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从绿色发展、自然生态高质量两个结果维度,以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四个路径维度,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19年全国和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时空动态评价。分析发现,全国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各省份受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发展维度来看,两个结果维度指数平稳增长,四个路径维度指数波动幅度较大,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一定的分化现象。

  2.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建议

  第一,在构建碳市场交易体系时,进行生态价值核算是关键基石。

  湖北省鄂州市在开展生态价值核算工作时,首先明确当地自然资源归属、面积、质量等关键信息,构建自然资源存量及变化统计台账,在进行生态价值核算时采用当量因子法,依据当地8类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符合当地特征的当量因子表,并囊括11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在实现生态补偿时,严格按照生态服务功能强度自高向低溢出的原则进行核算与支付。

  2017~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财政及鄂城区、华容区共同向治理点梁子湖区分别给予了5031万元、8286万元、10531万元的生态补偿,使该地区累计造林近8万亩,通道绿化近700公里,较2013年其森林覆盖率上升近10%,同时各种还湖措施使还湖面积高达4.1万亩,多种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PM10、PM2.5指标相较于2013年分别下降了20%、21%、23%。

  第二,在发展林业碳汇的同时还应最大化发掘林地的其他效益,如开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项目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引入社会资本并建设“水生态银行”发展“水美经济”,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业,全年共接待游客124.62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总收入13.17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形成的水生态产品产业集群总产值约139亿元,带动就业人口2.1万人,约为全县总人口数的15.2%。福建省南平市面对“碎片化”山林产权、资源变现缓慢和社会化资本引进困难等问题,建立了“森林生态银行”,使得担保后贷款利率比一般项目利率下降近50%,尽可能降低了买方市场风险,增加了其入市意愿。

  第三,建立可核查、可报告、可计量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评估体系,把握森林碳汇的周转规律,引导森林碳汇提质增效,提升价值转化效能。做到优化森林碳汇供给,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赋能。

  第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应以政府为主,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补偿政策调控及生态交易市场的建立和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应投资于生态公共品建设,对生态公共品的提供者给予补偿;另一方面应引导生态市场构建,制定生态准公共品的市场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政府主导的补偿机制应在补偿主体、受益或受损主体以及补偿标准上进一步厘清与完善,市场机制顺利运行的核心在于生态市场的有效需求。

  3.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仍面临众多不可忽视的困境。第一,我国产业结构整体呈现重型化特征,且第二产业的单位GDP能耗是第三产业的3倍,第一产业的6.5倍,第二产业中的重点行业所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30%,而钢铁行业中粗钢的产量则占比重钢铁产量的25%,产业发展明显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均衡,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粗放式生产模式仍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第二,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短缺的问题,与美国占比相差20.6%。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低的双重压力也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的结构性短板。第三,过度消费与高碳消费导致资源浪费减碳压力加大。当前,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当量高达8.2吨,其中由消费所引发的约为4.3吨,占比约为52%,包含住宅碳排放1.4吨,食物碳排放1.1吨,交通出行碳排放1.1吨,生活用品消费碳排放0.3吨,休闲娱乐碳排放0.4吨。居民绿色生活观念较为淡薄,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导致生活方式的高碳化特征日益显著。建议:着力制定引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化的科学规划,着力推进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转型,着力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行动,着力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着力推进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机制创新。

  4.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就我国垃圾分类发展历程而言,尽管已历经自由探索阶段、国家政策层面、强制分类时代三个阶段,但仍然面临末端不通推前端、缺乏有效制约措施、社区力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结构性困境。建议完善末端处置技术和分阶段推进源头分类、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和应用智能技术强化监督、有序引导物业参与垃圾分类和探索购买垃圾分类社会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和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

  5.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动县域单位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将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工作逐步向全国范围拓展,不断更新物种档案,建立起统一、规范、完善的县域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明确重点保护对象及其资源现状,受威胁程度等。

  第二,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在固碳增汇、缓解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潜能,统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与“双碳”目标,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质量,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纳入国家“双碳”行动中来,使其成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应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化,将最新的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成果吸收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环节。

  第四,应优化学科体系建设,针对目前分类学等基础学科受重视程度低,不断弱化的现状,在政策方面予以适当的照顾和倾斜,切实解决基础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不足,发展受限的难题。

  第五,应当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形式和路径,做好引领和示范,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优先开展,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论,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的有序铺展。

  第六,应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行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课堂等多种形式的自然保护教育,同时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思想升级到公众理解的层面并广泛传播。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二、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三、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四、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与实现路径

六、 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Ⅱ 评价篇

2.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报告

Ⅲ 碳达峰碳中和篇

3. 碳达峰、碳中和与总量控制协同减排研究

4. 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经营管理模式优化路径

5. 发展木结构建筑与“3060”目标实现

Ⅳ 政策布局篇

6.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7.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研究

8. 新时期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研究

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出路

10.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农林高质量发展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制度体系

1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问题与对策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跳转至京东旗舰店购买

Q

  阅读社科文献2022版党政书目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W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