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后疫情时代下的国际教育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05-16

  持续了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的外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和教育国际化。特别是业已出现的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与疫情阻断效应叠加,对全球教育国际化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及一系列反全球化政策,包括限制移民、实行贸易保护以及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协定等组织和协议。“逆全球化”导致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人员往来、教育交流受到限制,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在招生、专业选择、就业、移民等方面采取收紧政策,导致一些留学生学习受阻,对全球留学生教育构成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进一步影响了各国之间的人员交流与教育合作,加剧了“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冲击着全球留学生教育。

1

  近日出版的《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中讲到,疫情叠加效应下全球留学生教育呈现五大新特点和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 国际学生流动呈现多向特征,留学目的地多中心格局正在形成

  长期以来,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表现为单向性,即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的学生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流动。美国在全球留学生市场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其他发达国家各自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美国推行“逆全球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后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国际学生的签证、移民、就业政策,导致其在留学生市场的地位显著下降。从全球来看,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学生市场将重新洗牌,学生流动从单一方向转为多方向,既包括发展中国家学生流向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学生流向发展中国家,国际学生将呈现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国家分流转移的趋势。全球留学目的地多中心格局正在形成,虽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留学目的地在留学教育市场仍将占据主要份额,但优势地位将有所削弱;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学生流动中的吸引力将增强,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影响力较大、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将形成新的留学生流动区域中心,如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非洲的埃及、南非,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中东地区的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

2. 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因素更趋多元化,健康安全因素的重要性凸显

  传统上留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主要考虑所在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移民等因素。近年来,由于民粹主义、排外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力在欧美国家兴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严重影响,欧美在全球留学生教育服务的市场支配地位减弱;学生自由流动受阻,影响学生流动和目的地选择的主导因素出现转变,政治因素、安全因素、健康因素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学生流动更多地受签证、安全与健康风险、就业机会、移民、提供的课程质量和灵活性等因素影响。其中,安全与健康风险成为学生及其家人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据 2020年一项关于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影响因素的调查,一半以上(53%)的学生将安全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在所有因素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教育因素(63%)。与之前相比,学生做出留学决定、选择目的地更加理性,不仅评估出国留学的成本与收益,而且考虑健康、安全等风险因素。学生留学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安全就读环境、具有包容性社会氛围、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的国家。

3. 国际教育的教学形式发生变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得到普遍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受人员跨国流动管制影响高校针对国际学生采取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国家鼓励并支持高等院校对海外留学生实施线上教学,网络教学成为国际教育的重要替代形式,网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会议与讲座成为重要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形式。美国国际教育协会 2020年针对520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2020年秋季学期,87%的高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教学成为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主要教学模式。可以预计,后疫情时代各国高校将对国际学生普遍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也会带来一定的教育质量问题,比如网络课程缺乏有效互动、文化体验受到影响等。

4. 教育国际化模式更加多样化,“在地国际化”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跨国流动,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应利用本地国际化存量资源,突破物理空间和人员流动的限制,积极推进“在地国际化”。“在地国际化”是与传统国际化相对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学者本特·尼尔森(Bengt Nisson)于1999 年提出,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在地国际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本国甚至本校就能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其基本特点∶一是国际化发生在本国或本校,能有效解决传统国际化过于注重人员跨国流动从而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弊端;二是从注重人员的跨境流动转到课程的国际化,基于国际视野将跨文化元素引入课程之中,实现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实施环境等的国际化。后疫情时代各国将更加重视教育“在地国际化”,并使之上升到与“跨境国际化”并重的地位。

5. 国际学生流动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留学生教育竞争甚至更为激烈

  后疫情时代虽然民粹主义、排外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力与疫情隔阻效应叠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恶化,高度依赖国际教育收入的高校面临招生困境,陷入财政危机;一些国家的教育出口在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亟须通过加强国际教育和跨境教育服务、拓展国际教育市场、保持教育出口的可持续性来促进经济复苏。未来全球范围的学生跨国流动不会停滞,留学生教育竞争甚至更为激烈,传统的留学生接收国和新兴接收国之间吸引留学生的竞争将会加剧。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了国际教育战略,制定了留学生招生的量化目标。面对疫情挑战,各国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推动教育出口从复苏转向可持续增长。

  一些主要国家的留学生招生目标

  及最新国际教育战略

  2

  发达国家应对:积极调整国际教育战略

  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基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考量,为了保持在国际教育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加强了国际教育战略实施和政策制定,将教育国际化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3月,英国政府发布《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报告,提出了到2030年将教育出口额提高到每年350亿英镑、将在英国学习的国际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增加到每年60万的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英国积极调整国际教育战略,推动教育出口复苏和可持续增长。2021年2月,英国发布《国际教育战略:2021 年更新:支持复苏,推动增长》报告,在总结 2019年战略实施取得进展的同时,制定了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战略优先事项、需要采取的行动和政府政策支持;提出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尽可能恢复并保持英国教育出口收入与国际学生人数必要的年平均增长,在重点领域采取进一步关键行动。包括加强国际学生来源市场的多元化,提升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建立持久的全球伙伴关系,面向全球输出教师培训课程,支持教育出口和国际化增长等。

  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迫切需要复苏并逐步恢复在国际教育市场的份额。2021年3月,澳大利亚宣布开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2021一2030战略》草案的磋商进程,就拟议的国际教育远景和战略目标以及未来10年的优先事项展开全国对话。为尽快复苏国际教育,将实施以下战略:①扩大国际学生的来源国和来源地,确保多样化的国际学生群体;②开发新的教育提供模式,鼓励教育机构转向大规模的数字授课,实现到2025 年超过1亿人学习澳大利亚在线和远程学习课程的目标;③加大对国际学生的支持,确保澳大利亚在疫情后仍然是国际学生的优先目的地;④弥补国内技能短缺,确保到澳留学的国际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未来的技能需求。新战略提出将吸引更多国际学生选择澳大利亚技能短缺的专业与领域。未来还将使用移民杠杆,鼓励更多学生到人才短缺的地区和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学习。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