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07-20

  2022年7月19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广州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样面临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议题。近年来,广州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生产能力和保供水平稳步增长,农业布局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提速。但同时也面临资源约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差距、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等系列短板和约束。

  展望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将加速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转化枢纽,加快农业集群化和融合化,其中科学技术变革、制度创新、市场变革和主体能力及其创新能力,将持续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广州要大力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变革,培本固元,强化技术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战略,着力做好政策衔接,开启广州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总报告。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2021年以来广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成效与亮点,分析了广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对2022年广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广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二部分是产业振兴篇。主要就如何推动广州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州迈向国际种业中心的路径,促进广州花卉产业、蔬菜产业、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助力乡村民宿产业集聚发展等问题开展研究。

  第三部分是综合研究篇。主要就2021年广州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比较分析,通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六稳六保”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发挥高速公路服务网点共享优势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目前广州特色农业支撑平台发展现状等问题开展研究。

  第四部分城乡治理篇。主要就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以积极推进广州乡村善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创新广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新时期广州如何强化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广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和管理现状等问题开展研究。

  第五部分是调查报告篇。主要就如何做好就业扶持以促进返乡人员创业就业,如何从农村产业多点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如何构筑基层医疗体系铺好村民家门健康路以及广东省荔枝和龙眼产区投入产出与成本收益状况等问题开展研究。

  第六部分是区域发展篇。主要就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增城区农民增收拓展途径、增城区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分析、增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以及从化区南平村以村企共建模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等问题开展研究。

  一、广州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提高

  2021年,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50.53亿元,同比增长7.1%。分行业看,种植业、林业产值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2%和10.6%,渔业产值增长4.4%。重要农产品产量增势较好,生猪产能持续扩大,全市生猪出栏61.56万头,增长45.8%。水产品产量为51.51万吨,增长1.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为14.20万吨,增长14.4%。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达403.62万吨,单位产量为1835.92吨/亩,同比增长3.0%。水果产量增势好,同比增长3.4%。花卉种植成为新亮点,全市花卉实现产值66.98亿元,同比增长27.0%。

  2.“菜篮子”保供给能力增强

  一是大力推进“菜篮子”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累计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7个、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2个、农业农村部“无非洲猪瘟小区”1个,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2个、百亩以上的蔬菜规模化种植场114个。二是全力守住守好“米袋子”“菜篮子”。2020年,广州常用耕地面积13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2.24万亩,产量14.22万吨,较上年增长7.7%;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0万亩,产量390万吨,自给率达到100.6%,全年实现蔬菜产值154.05亿元,增长5.0%;渔业生产增长迅猛,水产养殖面积32.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自给率达到90.2%;园林水果种植达到96万亩以上,产量63万吨,自给率维持在60%以上;生猪年出栏42.22万头,同比增长2.5%,生产模式从传统养殖转变为标准化养殖、楼层养殖、工厂化养殖。

  3.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格局全面形成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逐步健全,产业闭环初步具备。广州市系统构建了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全链条全通透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畅通便利的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以及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机制。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港澳地区、24个省(区、市)、138个地级以上市(州)加入了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合作共建行列。广州市与各合作地市共认定1285个“菜篮子”生产基地、93个“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遍及广东、湖南、山东、江西、云南、甘肃、广西、宁夏等国内优质农产品集散地,并在全国布局建设梅州、清远、云浮、齐齐哈尔、赣州、潍坊、聊城、永州等17个配送中心(分中心),促进“菜篮子”农产品的高效流转。

  二、广州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五个突出问题

  广州乡村产业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产业振兴的目标、农民群众的期盼和发达地区的优势看仍有较大差距,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深入

  一是产业规划引领不够。一些区和镇街农业主导产业规划不够科学、定位不够明晰,对当地特色资源挖掘不深,乡村产业发展松散随意,产业链条不完善,经营方式较为粗放,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广州仅有从化区花卉产业园纳入国家级产业园管理体系。二是品牌影响力不强。广州市不少农产品具有较高品质,但品牌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流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够合理,道路、冷链等基础设施陈旧,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保障和流通效率,“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四是乡村价值功能开发滞后。部分乡村产业低水平同质化发展现象普遍,尤其是休闲观光农业基本上处在“田头采摘园、村头农家乐”的“两头”初级阶段,营销能力不足、文化意蕴欠缺、基础配套设施滞后,尚未有体量大、层次高、岭南特色优势明显的田园综合体等项目。

  2.经营主体实力不够雄厚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的问题较突出。上规模、善经营、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较为缺乏,目前广州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涉农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有2家。二是家庭农场“小散乱”的问题突出。家庭农场经营者生产水平不高,经营效益偏低,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冷链保鲜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需要。三是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结构不优的问题突出。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尤其是专业型、实用型、推广型技术人才匮乏,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创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多是50岁以上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可塑性不强、培训效果欠佳。

  3.要素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产业用地难。农业产业链中主要盈利点在第二、第三产业,对用地需求较大,但农村产业用地经济效益、税收普遍较低,部分地区更倾向于优先满足工商业用地需求,虽然政策上给予乡村振兴用地指标保障,但受空间指标等因素制约,一些优质农业项目仍难以落地。二是企业融资难。现代乡村产业涉及种养、加工、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企业自身远远不够,但目前涉农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涉农金融产品少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公共财政扶持资金也有限,这些都制约了广州农业产业的做大做强。三是机制保障难。现代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涉及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规划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务、旅游、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职权,现有的以旅游业管理为主的模式很难兼顾各方面的需求。

  4.农业科技支撑不够有力

  一是创新引领能力不强。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华南地区科研教育中心,拥有广东省80%的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7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资源丰富,在岭南特色水果、花卉、蔬菜、观赏鱼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成果不多,没有很好突破种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卡脖子”关键技术。二是产学研用衔接不畅。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科技产权市场、技术市场发育迟缓、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培育壮大,从农场到市场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于国内先进城市。三是信息化基础不牢。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等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有待大幅提升。

  5.产业富民效果不够理想

  一是农业产业收益水平偏低。农业产业既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风险,又要面对市场供求的波动,近年来畜禽养殖受动物疫情影响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等现象。二是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偏松。部分农户契约意识不强,违约成本低,不履行合同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企业不敢大规模投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大部分是简单的产品购销、劳务雇用、土地流转等关系,企业联农带农动力不足、联结不紧、作用不明显,农民难以充分分享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带来的红利。

  三、广州成为观察中国城乡循环和内外循环的重要窗口

  “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及其经验表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其重点在于实现城乡关系的切换。回顾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确立全面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和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加入WTO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推动世界工厂的确立等,都源于中国城乡关系的有效转换。毫无疑问,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充分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产业间的协调、融合发展,构建新时期城乡经济循环。农业现代化无疑会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枢纽。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处于国内外经济循环的交汇点,广州江南市场连续18年在果蔬单品交易中位居全国第一位,芳村茶叶市场成为公认的全国茶叶中心市场,广州有理由成为内外循环和要素聚集的中心城市,成为观察中国城乡循环和内外循环的重要窗口。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广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对策研究

一、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简要综述

二、 广州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三、 广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短板和不足

四、 广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测评

五、 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研判

六、 广州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Ⅱ 产业振兴篇

2. 聚焦“六条链”,推动广州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 迈向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关键制约与建设路径

4. 促进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5. 加快广州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广州水产业现代化发展

7. 以农民合作社为抓手,促进广州乡村民宿集聚发展

Ⅲ 综合研究篇

8. 广州农村居民收入比较分析与对策建议

9. 发展广州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共同富裕

10. “六稳六保”背景下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11. 发挥高速公路服务网点共享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

12. 广州特色农业支撑平台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Ⅳ 城乡治理篇

13.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推进广州乡村治理

14. 加强水环境治理,创新广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路径

15. 新时期广州强化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思考

16. 广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和管理研究

Ⅴ 调查报告篇

17. 广州农村居民返乡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18. 广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19. 广州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调查报告

20. 荔枝龙眼投入产出与成本收益调查报告——以广东省荔枝和龙眼产区为例

Ⅵ 区域发展篇

21.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居民增收问题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22. 广州市增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3. 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奔富——以广州市从化区南平村为例

24.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增城区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分析研究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广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