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2-09-22

1

  9月19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主题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务实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产业蓝皮书”2021年版,即《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蓝皮书指出: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加速

  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6%。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达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也高度重视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

  2019年商务部开展了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遴选工作,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赋能,引导市场主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目前已公布108家数字商务企业名单。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提供了宏观基础。

  2021年我国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对示范企业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供应链新技术集成应用,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加速发展;推广应用需求预测系统、自动排产系统、智能补货系统、分销管理系统,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与可控性;建设和完善各类供应链平台,充分发挥供应链平台的资源集聚、供需对接和信息服务功能,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新生态。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成效卓著。

  蓝皮书也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一、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融通协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布局

  1.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按主体功能区划分政策单元,分类精准施策。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2. 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合作的内生动力

  通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培育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的内在动能。

  3. 提高城市交接区域、城乡结合区域、周边县城的基础设施水平、产业配套设施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水平

  实现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4. 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制造业的根植性

  在中西部地区,布局更多的、聚焦特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级、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与资源型城市全面推进双向产业转移协作工作,形成有效的逆向飞地经济政策和机制。

  5.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统筹物流枢纽设施、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

  二、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堵点

  1. 通过国家级综合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创新链的协调联动,突破创新要素的跨区障碍。

  2. 积极推动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对接,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加快建立未来产业研究院,为未来产业链发展提供创新基础设施支撑。

  3. 鼓励制造业创新领军人才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管理工作,探索由领军人才与省、市领导联合或轮值担任“链长”的“链长制”模式。

  三、 不断拓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空间,提升能力和水平

  1. 以外商投资营商环境优化为基本点,以稳外资外贸、稳产业链和供应链

  立足中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积极鼓励外资投资新兴产业链。为外资投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和公平竞争,吸引外部高端要素投入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中。

  2.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命运共同体建设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积极推动全球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能力建设合作,共同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3. 推动全球创新链命运共同体建设

  以我国为主场,打造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提升对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和全球各层次研究机构与我国合作的内生动力。

  4. 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

  加强国际航空物流建设,提高国际海运竞争力。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四、 协调好功能型、普惠型产业政策与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导向的产业政策的关系

  1. 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政策

  充分发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拉长长板;探索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卡脖子”问题,补齐短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备份和生态系统构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 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政策

  制定面向全产业链的创新政策,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做优做强,形成面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创新链体系;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由以引进吸收为主转向自立自强,提高关键技术环节的国产化比例,鼓励上下游企业实施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与现有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5G+”等融合创新模式。

  3. 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效率政策

  稳步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继续实施领航企业工程,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小巨人”企业、单项制造业冠军企业发展。禁止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上利用市场势力进行不正当竞争。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有序、良性竞争,降低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成本。

  4. 根据产业链供应链分割的要求,形成要素优化升级政策

  加强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协同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土地资源规划与配置。充分借助区块链、物联网、5G、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服务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展,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参与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融资困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发展,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五、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极端冲击防范机制

  1. 加快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工程

  对产业链供应链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评价,识别关键节点、关键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跟踪关键节点和关键链路上的风险,提升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和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将有限的资源精准配置到每个节点和链路上,实现整体网络的风险最小化。

  2. 提升极端情况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和水平

  开展基础设施韧性评估,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精心设计备份系统;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

2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以跟踪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揭示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竞争优势的创新迭代为目标。2021年出版的是第10本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侧重于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通过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过程的分析,2021年产业蓝皮书得到基本结论:“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创新与应用试点、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韧性及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