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斜杠”青年:当代青年的就业新形态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2-06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形态正在发生一场无声变革。一方面,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另一方面,2008~2019年中国职业阶层结构变化与以往职业阶层结构不同的新趋势之一是自由职业者的快速发展,从0.1%猛增到5.6%,意味着这个群体目前已经达到3900万人,以自由职业者快速增长为标志的零工型就业方式正在兴起;国家政策层面和劳动实践领域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语境中达成了某种知行合一。在这波潮流中,“斜杠”既有“新型零工”的普遍性特征,又有其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中国青年报》对1988名18~2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斜杠”青年现象在全球和中国的兴起,被认为既是青年群体对全球技术变革背景下劳动去标准化的反应,又是一种基于个体价值的劳动组织方式创新和探索。某种程度上,透过“斜杠”青年现象,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些许青年发展的趋势。那么,这一群体存在哪些共性特征?他们的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发展困境?

  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所用材料和信息来源有三。第一,11位受访者的访谈,年龄段集中在31岁(出生年份为1989年)至39岁(出生年份为1981年)之间,其中女性7位、男性4位,本科学历2人、硕士学历6人、博士学历3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均有,主职和副职类型的访谈对象抽样以马尔西·阿尔博赫尔(Marci Alboher)对“斜杠”青年的四种分类为依据,即左脑—右脑型、大脑—身体型、同业延伸型、公司负责人,每一个类型定向选取访谈对象,采用结构式访谈方法,每位受访者平均访谈时间2小时左右,访谈转文字共计约4.5万字。第二,豆瓣、知乎、微博、微信等线上材料,按照马尔西·阿尔博赫尔的四种类型筛选出8名“斜杠”青年的经历自述和人物报道,对第一类材料形成补充。第三,笔者本人的行动观察,作为一名具有5年以上“斜杠”经验的“圈内人”,以个体经历的内部性视角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材料的理解视野和深度。

“斜杠”青年的群体性特征

  “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的直译,因《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马尔西·阿尔博赫尔于2007年出版的《一个人/多重职业:工作/生活成功的新模式》一书而风靡全球。该书提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开始通过发展多重职业体验更多元、丰富的生活;这些人自我介绍时通常使用“/”来区分自己的不同职业,于是“斜杠”成为这一类人的代名词。那么,“斜杠”青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从一种外部性视角来看,“斜杠”青年群体主要具有如下几种特质。

  首先,具备一种或多种技能/专业知识。“斜杠”虽然被归类为“零工”,但不同于其他零工类型,它首先是个体基于某种技能/专业知识发展而来的一项工作;对“斜杠”青年来说,“斜杠”职业只是其副职。例如本研究的11位受访者,其主职/副职类型分别为公益组织项目官员/德语导游/跆拳道教练、大学教师/游戏制作公司负责人、交互媒体设计师/手作人、公务员/学术翻译、科研工作者/心理咨询师、项目助理/独立研究员、国际组织项目官员/生命教练、建筑设计师/潜水教练、科研工作者/团操教练、大学教师/自然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企业销售/英语培训机构联合创始人。换而言之,“斜杠”是具备一定技能/专业知识门槛的零工类型,是一种副职与主职共存的就业形态。

  其次,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斜杠”青年的“斜杠”职业通常是从个人兴趣或专长延伸发展而来的,或基于已有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横向拓展,或基于个人兴趣爱好从零学习到专业化的纵向发展。“斜杠”化的发展过程往往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自我学习,而信息社会的技术革新则为青年人自主发展各种“斜杠”职业提供了极大便利。“个人能力上,我也在朝独立研究上发展,在学习各种工具,比如数据统计,比如最近很多人在用的R语言,我也在计划自己学习一下,NVivo质性分析软件是2018年学的,因为硕士论文要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来做,SPSS是2019年夏天开始学的,我之前认为Excel就能解决统计问题了,后来看了一个线上课程,很受益,就开始学习和练习SPSS”(20200923GG1982F)。这位受访者的主职是在一家科研机构做项目助理,她的斜杠职业是作为独立研究者为环保类社会组织提供调查支持和撰写研究报告,她通过自学网络课程掌握了各种常用的研究工具,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完成一些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网络课程。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技能都不是目的,如果我作图就需要用Photoshop,不作图就不需要,我需要更多的工具才能实现我的某种想法,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去学”(20200911XYN1983M)。对很多正在发展“斜杠”或已经“斜杠”的青年来说,不断学习已成为一种常态。

  最后,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斜杠”青年看来,“斜杠”只是以另一种工作的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确认的过程。有研究认为,“斜杠”青年主要通过嵌入新情境、表达真实自我和获得自我认同三种途径完成自我实现;通过打破工作的“表演性”规则,表达真实的自我价值,将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相融合,获得真实的成长体验。正如受访者所言,“我自己内心有一个标准,我并不关心别人怎么评价,别人说好或不好其实跟我没关系……你需要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之前我做的各种工作,包括戏剧、设计、摄影、交互设计等,更多都是自己的探索。我没有什么存款,也没有赚过什么大钱,但是到现在我的人生特别精彩……我更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发挥到了极致,是否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20200911XYN1983M)。“‘斜杠’有一部分职业协商和自我实现的东西在里面,你不能辞掉主职,又存在专业受限等各种因素,但是主职工作无法实现的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斜杠’职业去实现。而且,当前青年人的生活压力大,必须收入多元化,但是副职也不是随便找的,而是从兴趣爱好和自我驱动延伸出来的职业,不是职场赋闲,是一种妥协和折中的结果”(20201019NT1989F)。

“斜杠”青年群体的发展现状

  马尔西·阿尔博赫尔的《一个人/多重职业:工作/生活成功的新模式》一书的简介极具倡导性,“你是一个‘斜杠’吗?技术赋予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的能力,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成为历史,越来越多的人用‘斜杠’建构自己的职业领域。从律师/厨师到警官/个人教练、母亲/执行总裁,这些极富创造力的思考者发现了矫正厌倦感、疲倦感、工作不安全感,以及其他很多工作场所痛苦的方式,即开启‘斜杠’生活。”那么,对已经开启“斜杠”生活的青年来说,他们又是如何走上“斜杠”之路?“斜杠”带给他们什么影响?

  “斜杠”的动机类型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斜杠”是对“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理想的一种表达。“斜杠”青年追求一种自由选择、自我负责、不断创造“自我”的生活方式,期待一种面向未来、极具张力、极富可能性的人生,即“复调人生”,倡导生命的未完成性和生成性,认为人生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发展模式。年轻人开启“斜杠”之路的动机大致可从个体和社会两种视角去理解,其中,个体视角又可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

  个体精神层面,自我重建是“斜杠”的主要动力,而个人兴趣往往成为引线。一位受访者直言,“我对一件事是否有兴趣很重要,个人兴趣一直在变化,我感兴趣的事情比较多,我的生活是由我的不同兴趣构成的,我的工作也是这样的,我对这个感兴趣才会去做”(20200911XYN1983M)。所谓自我重建,也存在不同类型,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人对“自我”的内涵界定存在一定异质性。有人希望通过“斜杠”获得一种自我掌控感,“我比较看重能自主安排,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和放松的时间,这很重要……感觉自己就是一台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不太愿意去承担一个螺丝钉的责任。但是,我就是不想去做这样的一个螺丝钉,想要有一种自我掌控,拥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20200923GG1982F)。有人把“斜杠”当作认识世界和积累人生阅历的途径,一位“斜杠”导游受访者说,“我小时候的目标是环游世界,去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20200901QK1984F)。有人通过“斜杠”追求的自我更多体现为一种对社会惯习和常态化人生的反叛,“很多人认为住大房子、开牧马人、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这才是拥有社会价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人都有所谓的出人头地的想法,在我看来很荒谬……我必须要做什么吗?我这辈子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开心,让自己活得精彩,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20200911XYN1983M)。

  自我重建是青年选择“斜杠”的主要动机,但并不是唯一动机,同时还糅杂了其他动机类型。个体物质层面,收入多元化是“斜杠”动机的重要构成,“我的个人目的,首先当然是经济上多一份收入,但也不是完全为了赚钱,尤其是随着导游收入越来越不理想,这份职业对我来说有了更多个人价值在里面”(20200901QK1984F)。“斜杠”青年对物质获益的认知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人把增加收入当作物质收益,有人则认为在满足个人兴趣的同时不亏损就是一种物质收益。一位“斜杠”团操教练的受访者这样说,“所有收入基本上投入(运动)装备了。不过我也算是赚到了,我个人健身方面不需要任何支出了,我上课就可以健身,还可以带着一堆人一起健身,一节课60分钟,跳下来健身效果很好”(20201019NT1989F)。此外,社会性因素也是青年选择“斜杠”的动力类型,例如通过“斜杠”职业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或维持与某个圈子的联系,一位“斜杠”学术翻译的受访者说,“翻译让我跟这个圈子至少保持了一点联系,让大家至少知道有我这号人”(20200917SJ1983M)。

  “斜杠”的实现路径

  一位受访者认为,“兴趣是原始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很多事情都可能做不好,或许我可以做成,但不一定是我想做的;技术层面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果要创新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无界’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20200908ZJB1983M)。对“斜杠”青年来说,如果兴趣是“斜杠”的起点,那么信息化社会的技术革新就是“斜杠”得以实现的路径支持性条件。

  首先,技术提供了青年发展“斜杠”技能/知识的便利。一位刚刚开始“斜杠”做独立研究的受访者说,“个人技能这方面,现在中英文文献、国外教程、网络课程资源、线上讨论会都很多,都可以参加。中英文文献我现在都能看,也很喜欢看,很多研究的相关条件都能够具有,包括书籍、网络资源,都容易拥有。我最初学GIS就是在B站(https://www.bilibili.com/)上学的,各种软件工具都是我自己学的,我也有这个意愿去学,所以这方面不会有不安全的担忧”(20200923GG1982F)。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为年轻人通过自学的方式发展“斜杠”能力提供了极大便利性,“有一位长期合作的老师让我做一个3D效果,我就自己学了,然后做成了。学习一种新技能,一般都是我自学,去查资料,就做出来了”(20200911XYN1983M)。

  其次,技术为“斜杠”青年的创业和自我营销提供了平台支持。有受访者“斜杠”的业务领域就是数字产业,“我2017年注册成立工作室,是公司注册,从事影视动漫相关服务,2018年又做了游戏公司,做游戏开发相关的商业项目,现在又在做数字文博的交互研究,正在组织力量做数字文博、数字资产,把可以看到的东西全部数字化”(20200908ZJB1983M)。有受访者通过网络进行自我营销并累积客户资源,“我在做一个线上课程,注册了一个工作室,是在小鹅通平台,费用是一年4500元,也跟微信有合作,做线上音频,这些平台是赚客户的年费,我们这边的资讯可以嵌入微信并转发。现在我自己还做播客,做播客的体验很有意思,做什么,嘉宾是谁,都需要我自己策划,我的播客是免费的,在喜马拉雅上也有”(20200924ELS1989F)。“最近半年,我开始做一些视频放到网上去,B站上有,年轻人在网络上非常活跃,我会定期更新……有朋友看到我做的刀,问我卖吗……现在我也会接一些朋友委托的定制的活儿”(20200911XYN1983M)。

  最后,技术降低了“斜杠”青年的在场性成本。这种在场性成本降低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斜杠”实现的平台化支持,“我做团操教练,莱美的App有个教练端,你把自己的空闲时间放上去,平台管理就会给你排课,谁上过你的课,谁评价了你,所有痕迹都在平台上。乐课有很多上课的地点,你可以随意选择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平台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平台”(20201019NT1989F)。另一类是“斜杠”职业相关的程序性支持,“我以前带团用的都是电子的导游证,导游证以前都是年审,现在都改为线上审核,买票也是线上买票,导游证也是电子的,无现金交易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不会有丢团费的风险了”(20200901QK1984F)。

  “斜杠”青年群体的发展困境

  首先是个人管理方面的压力。个人管理涉及时间、情绪、健康、学习、关系等各方面,受访者谈及最多的是时间挤压问题,“主要是时间上协调的问题,主职工作也时不时要加班,恨不得分身为几个人”(20200917SJ1983M);对有些受访者来说,家庭支持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时间焦虑,“‘斜杠’后,在时间管理方面会提出更高要求,也会考虑如何提升效率,以前怎样都可以,现在会想怎么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家里人很支持我做‘斜杠’,如果没有家里的支持,自己的时间就没法抽出来,肯定会挤压休息的时间”(20201020LM1984F)。此外,“斜杠”青年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自控、专注力、领导力、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做‘斜杠’,要有比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时间管理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还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斜杠本身就要求具备一种开放的思维”(20200901QK1984F)。

  其次是职业化发展的冲突。有人面临“斜杠”职业的发展瓶颈,“我当导游的‘斜杠’工作是无法实现更进一步提升的,我第一次带团的导游词和现在没有多大的改变,我还可以做导游,但可以预见的是80%的情况下我在这个行业里不会有提升”(20200901QK1984F)。有人面临主职和副职之间的专业化冲突,“平台的制度很灵活,但是制度是一刀切的,不管你是专职还是斜杠,要升星的话,每天必须上6节课,课时量方面你根本拼不过那些专职教练……很多斜杠最后也退出了,时间和精力上真的是入不敷出,还有是主职和副职有可能最后都是半吊子,都没有抓好”(20201019NT1989F)。对“斜杠”青年来说,最理想的职业化发展路径是主职和副职实现互融互通和相互的强化赋能,“我现在的状态是主职和副职开始走向融合,如果说前些年时间和认知上还存在一些冲突的话,那么现在这些冲突都不存在了。似乎是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你以前经历的各种冲突都会在自我层面实现整合,重建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虽然尚存无知却无畏的自我”(20200927MM1981F)。

  最后是“斜杠”职业无法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有受访者直言,“平台会提供一个意外伤害险……但是,‘斜杠’教练的保障主要靠主职工作”(20201019NT1989F)。因此,对大多数“斜杠”青年来说,主职仍旧被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我没有想过要把‘斜杠’的职业发展成为主业,希望能够保持一种自主的状态,不要和其他安排有所冲突,是能够控制的,目前‘斜杠’的事情对我来说还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只是多选题”(20201020LM1984F)。

  由上可知,“斜杠”青年群体虽然面临在“斜杠”工作中的社会保障不足,但这种不足对拥有主职工作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该群体的发展困境客观上以主职和副职之间的冲突为主,主要体现在个人管理和职业化发展两方面。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一方面,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作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不断提高,青年劳动者只有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才有可能成为“斜杠”青年;另一方面,已经发展出“斜杠”工作的青年群体又普遍面临个体赋能和职业化发展冲突的困境。

  本文摘自《青年发展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6):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职业青年发展状况》——《“斜杠”青年现象分析》,作者:林红。有删选。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青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