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2-07

  2023年2月6日,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未来媒体智库、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2)》,并同期发布了未来媒体(智能视听)研究数据库。

  《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2)》由“总报告”“行业篇”“调查篇”“热点篇”四大部分构成。“总报告”概括了2021~2022年我国未来媒体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媒体深度融合、新兴业态、网络监管等方面的发展热点,探讨了未来媒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预测未来媒体发展的六大发展趋势。“行业篇”重点从媒体智能化、广播、音频、短视频、网络直播、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广告、机器新闻、VR/AR+内容产业、网络电影、智能终端等方面,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未来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调查篇”通过大量一手调研数据,对厦门市大学生在线学习与数字素养、厦门市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境遇和上海、厦门、日照三地居民观影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究了英国智慧媒体发展情况。“热点篇”围绕AI虚拟主播发展动因及应用价值、元宇宙的五维时空特点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未来媒体智能“进化”

  自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最轻薄、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柔性AMOLED显示屏后,关于柔性屏的畅想便接踵而来。2020年11月,OPPO展出旗下第一款卷轴屏概念手机OPPO X 2021,为未来手机形态打开新思路。2022年5月,华为“柔性屏支撑机构及可卷曲的电子设备”专利获得授权,专利摘要显示该设备结构简单、收纳空间小且可随身携带。从折叠屏、环绕屏到纸式柔性屏、卷轴屏,随着新材料的推出,新媒介层出不穷,新产品、新业态也随之而来,未来媒体智能“进化”加速。

  近期《自然·合成》刊发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型碳——石墨炔,填补了碳材料科学领域的长期空白。由于石墨炔与石墨烯相似,其被学界业界称为“下一代奇迹材料”,备受关注。目前,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硬、导电导热性能最理想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功率LED照明、超薄LCD电视等领域,而石墨炔或将开辟电子、光学和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全新途径。

  当下,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关键基础材料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新材料成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特别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周期有望大大缩短,同时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也将在最大限度上使新产品实现智能化,拥有传感、反馈、信息识别等功能。

  数字经济大潮下,社会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公布了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意见和举措,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到“十四五”末期,数字经济将占据半壁江山,并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未来媒体也将在智能经济的催动下,与不同类型的产业交叉融合,模糊边界,产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新技术加持,为“耳朵经济”添彩

  蓝皮书指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新概念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推进演化,智能汽车、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端的普及,为在线音频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于内容输出和商业化拓展,各家音频App纷纷布局。广播电台建立用户思维,利用自建App打造双向互动节目,坚守原创内容,坚守媒体责任,牢牢把握新闻主流性、权威性,节目保质量、出精品,利用自身影响力输出优质内容,为用户服务;传统广播的主持人资源优渥,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自身IP具有强大号召力;传统电台拥有当地庞大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合作范围广泛;广播电台借助其他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开设多个账号,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为用户反哺广播和音频平台起到导流作用。

  例如云听平台,利用新技术,除了布局车联网,还进军智能穿戴设备,为儿童手表主流品牌定制“云听”“听课文”两款应用;为鸿蒙生态和小米小部件提供“听广播”“听资讯”“听书”等轻应用产品;模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声音,推出AI主播;推出“云听朗读测评”和“乡音博物馆”产品。还有如阿基米德App自研专利技术,推出“音频自动拆条技术”“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自动编排技术”等。

  商业音频平台则与上下游链条企业合作,打造多元产品,深耕垂类精品内容。其借助于5G技术的特点,解决音频传输的无缝衔接问题;参与大型现场活动的直播,丰富事件性直播的传播方式;与智能设备搭配,感受更美妙的音频内容;与视频搭配,更好传达出音频表达的意境;坚持PGC +UGC模式,鼓励原创,鼓励多元,增加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与视频、阅读、游戏企业合作,开发、制作并运营IP。

  音频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主要玩家从传统的广播媒体、聚合类和垂直类的商业性音频平台,发展成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人、硬件厂商(手机厂商、车机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内容方(出版集团、唱片公司、影视公司)等新玩家,他们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平台、行业优势增加了音频场景入口,加剧了音频市场的竞争。新玩家的入局,无疑是看中了“声音”这块蛋糕,但同时也为“耳朵经济”注入了活力。

  无论未来音频市场如何变化,从供给侧角度看,基于声音产品的传播和供给必将更加丰富多元;从需求侧角度看,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彰显声音“陪伴”本质的产品才是好的音频产品。

  短视频用户市场呈现年轻化和年长化的特征

  蓝皮书指出,从用户总量上看,2021年我国网民数量保持增长,而从具体的年龄分布上看,则呈现出更加年轻化和年长化的特征(见图8)。其中,根据QuestMobile统计数据,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用户数量在2021年同比增长13.5%,规模超过3.12亿人,成为下游用户市场的生力军。作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他们习惯于视听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对短视频体验有天然的偏好,在人均使用移动设备42.4小时/月的2020年,Z世代的人均移动设备使用时长就已超过48.9小时/月,而其中短视频的月人均使用时长为35.1小时,远远超过在线视频、游戏直播、娱乐直播等其他产品。但需注意的是,Z世代虽然更加愿意为内容消费,但他们的消费特点反映出的是对当下碎片化、低质化、茧房化信息的厌倦。作为短视频产业消费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或将倒逼上游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促使产业正向发展。

图8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短视频应用已经成为当代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的新工具。2021年,包括短视频应用在内的众多新媒体产品均上线了“长辈模式”,对页面字体大小、对比度和触摸区域等进行优化。使用门槛的降低、操作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内容的精准定位,拉近了媒介技术与老年人的距离。不同于Z世代的主动,作为“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的老一辈相对被动,短视频产业的开放让他们得以加强与社会的连接,提高了他们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社会适应力与社会参与度,也由此缓解了媒介技术高速发展所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伴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短视频产业发展,需更加重视面向高龄市场的服务。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未来媒体发展报告(2022)

Ⅱ 行业篇

2. 媒体智能化发展报告(2021~2022年)

3. 广播与音频发展报告(2021~2022年)

4. 短视频发展报告(2021~2022年)

5. 网络直播发展报告(2021~2022年)

6. 未来媒体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2021~2022年)

7. 互联网广告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年)

8. 机器新闻发展报告(2021~2022年)

9. VR/AR+内容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年)

10. 网络电影发展报告(2021~2022年)

11. 智能终端发展报告(2021~2022年)

Ⅲ 调查篇

12. 厦门市大学生在线学习与数字素养调查报告

13. 厦门市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境遇调查报告

14. 华东地区居民观影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基于上海、厦门、日照三地的调查

15. 英国智慧媒体发展报告(2022)

Ⅳ 热点篇

16. AI虚拟主播研究报告(2022)

17. 元宇宙的五维时空特点与未来发展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