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首部《医务社会工作蓝皮书》发布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3-07-10

  近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首部《医务社会工作蓝皮书:2021~2022年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报告》。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蓝皮书指出,政府的政策制度和行业的专业自觉将成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双驱动力”。

  1.职业制度和激励机制将成为队伍建设的核心保障

  建立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制度要从岗位设置、职责设定入手,改变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专业与非专业并存的现状,创造条件并鼓励医务社会工作者提升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建设一支具备高专业知识水准、高实务操作水平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

  要创新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体系,改革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教育、医疗、民政部门要协同制定修改政策,支持和鼓励普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方向,确定一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基地,特别鼓励和支持医学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扩大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模,使之成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培养基地。进一步完善医务社会工作者岗前培训机制,加强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使医务社会工作者能更好地适应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效能。

  对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伦理问题将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进一步促进规范专业伦理,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评价激励机制将成为解决医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困境、提升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认同度的关键环节,通过完善成熟的职业保障和职业激励机制,保障专业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专业使命感和价值感。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制度包括执照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注册制度、职称管理制度等,激励机制则包括社会工作者劳动报酬、职业发展路径、表彰制度等。前者属于评价政策,是联系理论教育和实务工作的中间环节,后者则是保障医务社会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和医务社工实现专业价值的主要途径。

  2.行业内部的专业自觉与职业自觉将极大加强

  (1)主动增强专业自觉

  不管是实习生还是正式的工作人员,都将更加注重实务经验与专业理论的结合与反思,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自身。这不仅能缩短医务社会工作中的角色距离,也让实务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医务社会工作者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对自身的工作性质、职能、工作宗旨有更充分的了解,并保持自信的心态,积极向其他群体宣传推广社会工作,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普及性,以推动医务社会工作深入发展。

  (2)通过职业自主性增强专业自主性

  医务社会工作者摆脱边缘困境,在卫生健康治理的实践中寻找平衡,充分发挥主体性功能,重构医务社会工作者职业与国家的关系。这将促进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改善工作方法,不断实现专业自觉,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与卫生健康系统的融入,回应医疗模式转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需求,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与国家健康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惠及社会群体。

  (3)从“理论自主性”到“技术自主性”

  在实践层面,医务社会工作者根据专业自主性的行动逻辑,将重新定位医务社工的社会角色功能以及技术行动空间,通过专业理论及技术教育,提高医疗场域中医务社工的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切实满足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和健康权益。

  开展医务社工的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面仍然较小

  蓝皮书指出,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一项针对全国地区性医务社工专委会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独立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医院为247家,其中三级医院177家(71.7%);设置医务社会工作岗位的医院为455家,其中三级医院216家(47.5%)。从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分布情况来看,医务社会工作虽然在全国范围均有开展,但除了在上海、广东、北京等医务社工发展较早、相对成熟的地区以外,开展医务社工的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面仍然较小,且较为集中于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基层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十分有限。这样的分布特点制约了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基层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康复方面发挥专业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延续性和整体性,给医务社会工作提供疾病全周期的社会心理服务带来挑战。

  医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医务社工从业人员3394名,其中专职685名(20.2%),社会工作专业背景618名(18.2%)。可见,医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较少,专业化程度较低,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力和能力有限,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医务社会工作蓝皮书1

  医务社会工作蓝皮书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支持开展研创工作,2022年为首次编撰出版。报告注重实证性、权威性、创新性,各篇报告均在大量实证调查研究基础上首次公开发表。写作团队以敏锐的专业视角,对过去20年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与成果做了一个总体呈现,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置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要求下,总结取得的经验,提出面对的挑战,筹划未来的发展,是全面了解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和成果的重要文献。

 

观点集锦

  本书全面分析了20年来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历程、现状、特点、问题,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指标数据,系统分析了政策制度在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整体呈现了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概貌,聚焦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实践场域、重点对象、主要病种,阐述了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详尽介绍了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公益慈善组织相互协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机制和方法,并对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判。

医务社会工作蓝皮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