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哪一区域稳居文化产业第一梯队?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3-08-23

  2023年8月19日,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文化蓝皮书《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

区域文化

  《文化蓝皮书: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在“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增加值持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文化企业高度集聚,文化消费动力旺盛,牢牢稳居我国文化产业的第一梯队。预计“十四五”期间,长三角文化产业将会呈现如下发展态势:产业区域一体化水平逐步深化、集聚规模进一步提高、增长依靠创新内生驱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战略、“走出去”步伐加快。

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稳居我国文化产业的第一梯队,

产业区域一体化水平将逐步深化

  产业区域一体化水平将逐步深化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是对标国际城市群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示范和支撑作用的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201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一战略部署凸显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大力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正是对这一发展战略的严格贯彻和落实,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协同程度将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协同作战能力是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考验,这不仅需要三省一市主动破除行政区划的制约和过去以本地为中心的发展思维,还需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一盘棋”的角度来进行谋篇布局,构建区域协调、联动、利益分配机制,深化区域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引导三省一市立足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大局,规避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悖的局面出现,如当某一规划利于自身发展时,才主动出谋划策,投入相关要素资源。此外,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还需要三省一市以“合作共赢”为发展导向,不断提高区域间的协作水平、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以提升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率,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产业过度同构带来的低效竞争的局面。

  产业集聚规模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现实发展已表明,文化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会展和设计产业集群。因此,打造高度集聚和专业化的文化产业集群是区域文化产业和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依托区域发达的经济水平、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良好的地缘优势、人才条件及文化氛围,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的集聚规模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集聚经济,现已形成了“Z”字形走势的文化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大都分布在三省一市的中心节点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这些城市由于具备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政策和体制等要素条件,吸引了大批的文化企业集聚,整体的空间分布也由此呈现“由点带线”向外辐射的趋势,地区间的文化产业不再有明显的行政区隔。未来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伴随着体制障碍的破除、区域联动频率的增加以及合作体制和机制的持续优化,在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中心节点城市的持续辐射和示范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将会有更多的优质要素资源汇聚在此地,并逐步形成高度集聚和高度专业化的文化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将更加依靠创新驱动

  世界级城市群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文化创新为抓手,从需求端精准把握消费需求,从供给端优化产品供给,为激发新动能、促进新消费而作出贡献。但一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产业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文化制造业占据了较高的比重,文化服务业的占比虽一直在提高,但是并没有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产业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固定资产投资的外生驱动。这种由投资驱动的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的制造业别无二致,体现出的是低附加值的粗放式发展,这与文化产业的集约式发展极其不符。近几年,为了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和“双循环”的发展战略以及突破创新驱动不足的现实困境,长三角地区也在积极主动转变发展理念、拥抱创新、寻求转型升级。所在区域的文化企业更加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积极探索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强化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创新,并不断加快平台经济和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的步伐,创新和创意逐渐成长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有理由相信,“十四五”期间,创新的内生驱动将会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产业格局将积极融入“双循环”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前注重吃饱穿暖相比,现在人们更加重视文化和娱乐等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这种需求转向表明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毋庸讳言,我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之一,电影产业就是有力的现实例证。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普遍存在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从供给端发力,提供文化精品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提出了“双循环”的发展战略,也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也预示着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产业都将会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通过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推动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国内及国外这两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用积极的姿态融入“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长三角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外向型文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的对外文化合作与国际文化贸易表现得尤为活跃。得益于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作用,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市场得以从过去小范围的国家间交易扩展到东亚、东盟10国和南亚8国等16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为跨国文化贸易的开展开拓了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另外,长三角地区为了拓展海外的文化消费市场,也加快文化“出海”的步伐,秉持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文化内容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方式,不断加快优秀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力度,现已涌现出了一批文化精品,这同样为长三角地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夯实了基础。此外,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重点文化企业也纷纷对外进行投资,如浙江华策影视和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这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步伐。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将会推动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成功“出海”,“走出去”的步伐也会越迈越快、越迈越稳,这也将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我国文化强国目标的建设。

区域文化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