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推荐 | 人才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3)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11-10

内容摘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书定位中国创新人才,聚焦“科技人才创新与创新高地建设”,通过收集创新人才与创新群体调查数据与统计数据,系统归纳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创新人才发展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分布格局与结构层次、评价体系与趋势预测、区域探索与经验启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书主要分为总报告、战略篇、评价篇和区域篇四个部分。

  本书指出,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创新研究群体、优秀青年和杰出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为代表的创新人才和创新群体规模稳步增长。以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在基础科学学科的分布较为平衡,两院院士规模基本相当,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的增幅略高于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增院士研究方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基本保持一致,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新增院士大部分来自“双一流”高校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新增优秀青年和杰出青年人数、创新研究群体数量在基础科学学科的分布较为平衡,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基于战略性、前瞻性国家科技长远需求的战略人才力量逐步增强,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以实现源头创新成果的创新人才支撑格局日益完善,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基础。高级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所在地区高级技能人才增幅明显,制造业创新中心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具有促进作用。

  创新人才发展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预计2023年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指数增长约15%,将持续加大创新人才投入和转化力度以充分激发人才效能。京津冀城市群创新人才投入指数与创新人才转化指数略呈下降趋势,创新人才效能指数稳中带降。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人才发展指数总体平稳。北京作为首都,预计2023年创新人才发展指数增长约12%,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凸显,未来将加强投入、稳定转化、增强效能,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本书进一步建议,中国创新人才发展在战略引领、评价分析、区域实践三个方面应予以高度关注。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引领方面,探寻科技干部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与制度变迁,分析创新高地建设与科技人才创新生态,总结北京、上海、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的人才战略举措,以数字化技术提升创新高地的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发展评价分析方面,重点评价高水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科技人才联合创新效能与趋势、科技人才共享成效与路径、数字人才发展现状、卓越工程师工匠精神内涵与回报。创新人才发展区域实践方面,分析北京“卡脖子”技术突破与科技人才集聚态势,总结上海建设人才高地与人才双循环体系的经验,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协同要素与机制创新,分析北京科技人才政策效果与人才队伍建设。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创新人才发展回顾与展望(2023)

  一、 中国创新人才理论新发展

  二、 中国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与政策体系

  三、 中国创新人才规模、结构与基本发展走势

  四、 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指标体系与趋势预测

  Ⅱ 战略篇

  2. 科技干部管理体制与制度变迁分析

  3. 创新高地建设与科技人才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4. 创新高地建设的科技人才战略对比分析与展望

  5. 创新高地建设的数字化战略分析与展望

  Ⅲ 评价篇

  6. 高水平科技人才成长评价与规律分析

  7. 科技人才联合创新指标评价与趋势分析

  8. 科技人才共享成效评价与路径分析

  9. 数字人才发展评价与趋势建议

  10. 卓越工程师工匠精神评价与回报分析

  Ⅳ 区域篇

  11. 北京“卡脖子”技术突破与科技人才集聚分析

  12. 上海建设人才高地与人才双循环体系分析

  13.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协同要素与机制创新分析

  14. 北京科技人才政策效果评估分析及建议

  15. 北京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展望

  附录  2022年中国创新人才大事记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人才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