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观点

数智时代中超大城市治理技术与数字应用的匹配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林维 王山 发布时间:2025-07-25

  面对艰巨的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任务,现有的城市治理方式仍保持在传统碎片化、粗放式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治理技术革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任务上的广泛应用。基于前期数字政府建设的积累,目前超大特大城市基本形成数字治理共识,但数字应用受限,停滞于基础的数据共享阶段,与城市实际治理需求契合度不够,甚至在多个城市治理领域出现数智治理瓶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治理空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更新任务艰巨。城市更新是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是建设高质量智慧城市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建设数智时代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体系,超大特大城市基本从“老改新”“无建新”两条路径完善城市治理空间基础设施,推进超大城市更新工作。“老改新”是在城市空间原有基础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不采取“一刀切”式“大动干戈”的城市更新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陷入“部门难配合、群众难满意、资源易浪费、成果难维持”的更新困境。“无建新”指依据城市更新政策新建城市更新项目,常面临“资金难筹集、制度未明确”的难题。并且,随着城市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以上两种城市更新路径的难点,尤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更新步伐相对缓慢。

  二是数据价值使用率较低,数字应用场景有待拓展。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城市治理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快速变化要求城市数字治理技术的实时更新与优化。首先,在公共服务应用场景中,城市空间多依据城市数据库仅针对治理高频痛点问题进行场景应用,如水电气智慧报装、智慧交通路网等,呈现“有问题才拓展优化”的特点,缺乏对城市公共服务和治理问题的主动性预防和智慧服务供给。其次,目前已开发的数字应用与城市治理需求、市民诉求匹配度有待提高,存在数字应用公共服务失衡,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中心与边缘的服务资源不均衡问题。

  三是数字弱势群体困境明显,数字包容性与普及化有待提高。数字包容是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的建设底线,数字技术的下沉与普及为城市治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数字弱势群体的参与困境,从而影响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持续发展。数字弱势群体产生于与时俱进的城市治理技术在城市空间领域运用时,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所形成的认知、接受、应用阶梯差异。数字弱势群体困境一方面表现为群体内部或个人自身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自我因素所导致的数字认同不足和设备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表现为政府面向数字弱势群体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精准度较低,数字服务权益保障较弱,导致其在智慧社会中无法高效便捷地享有数字公共服务。因此,需要通过嵌入数字技术、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提高超大特大城市的敏捷治理能力,增加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摘自《超大城市治理发展报告(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