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花丝镶嵌

摘要: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花丝与镶嵌两种技艺的结合,是北京传统技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技艺是指使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传统技法,将金属丝制成千姿百态的造型。镶嵌技艺是采用锉、锼、镂、闷、砍、崩、挤、石、戗、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碗或爪型的凹槽,镶嵌不同种类的宝石”。花丝镶嵌是以金银(或黄铜、紫铜)为原料,镶嵌各类宝石、珠宝,用编制技艺制作而成。
关键词:

详细释义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花丝与镶嵌两种技艺的结合,是北京传统技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技艺是指使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传统技法,将金属丝制成千姿百态的造型。镶嵌技艺是采用锉、锼、镂、闷、砍、崩、挤、石、戗、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碗或爪型的凹槽,镶嵌不同种类的宝石”。花丝镶嵌是以金银(或黄铜、紫铜)为原料,镶嵌各类宝石、珠宝,用编制技艺制作而成。这种传统技艺在商周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两代的北京,花丝镶嵌达到了技艺鼎盛时期,此时皇家所用的服饰、冠饰、首饰、祭祀用品等不少就是用花丝镶嵌工艺编织而成。而且,由于当时的宫廷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该时期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汇聚南北方技艺之大成,涌现了许多花丝镶嵌工艺的传世之作。花丝镶嵌技艺可谓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堪称我国传统金银制作工艺中的绝技,它当之无愧地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考古与相关资料的记载,花丝镶嵌技艺起源于商周。其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中就已经蕴含了花丝镶嵌技术。两汉时期的花丝镶嵌技艺已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技艺。隋唐高度发达的经济与昌明的社会,使这一时期的花丝镶嵌工艺得到迅速发展,花丝镶嵌技术日渐成熟。宋元时代的花丝镶嵌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在元代,由于受到蒙藏文化的影响,此时的花丝镶嵌技艺还融入了草原民族粗犷豪放的风格。明清两代的花丝镶嵌进入技艺制作的巅峰期,清代还专门设置了管理金银器制造的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负责皇家金、玉、铜器、珐琅等的制作、保管,其下还设有各种专业作坊60余间,其中与金银器制作相关的有金玉作、珐琅作、镀金作、镶嵌作等。辛亥革命后,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大量宫廷艺人流入民间,花丝镶嵌技艺也顺势进入民间,此时的金店、银楼等吸纳了众多从宫廷流入民间的花丝镶嵌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还广收门徒,很快他们便成为北京首饰业的主力军,花丝镶嵌行业也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回暖期。不过,抗日战争的爆发使花丝镶嵌行业又一次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与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保护,在“保护、发展、提高”的指导方针下,创建了北京花丝镶嵌厂。当时的花丝镶嵌厂是新中国重要的出口企业,为我国的外汇出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至20世纪70年代,花丝镶嵌厂又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此时的花丝镶嵌厂从业人员达1600余名。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工艺美术行业的衰落与国际市场的大面积萎缩,这一时期的花丝镶嵌厂再一次陷入困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