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全堂狮灯
详细释义
井冈山全堂狮灯,俗称全堂狮子,由龙灯、舞狮、拳术、棍术、器械、对练以及盾牌舞七大子项目组成。在实际操练过程中,全堂狮灯需由16人合作完成,并配以锣鼓、唢呐等乐器伴奏。由于全堂狮灯的七大子项目既包含了赤手空拳的武术套路,又应用了种类繁多的攻防器械,它们在整体上呈现极其丰富的表演步法、手法和队形,其技术组合形式千变万化。此外,全堂狮灯保留着古朴原始的民间武术风貌,它们虽以武术为基础,但其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价值也十分显著。据《宁安县志》记载,全堂狮灯的发源可追溯至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200多年。当时,少林俗家弟子卢能昌在江西井冈山虎爪坪、东上、河桥、石州、大陇、东源等地传授各路武术,并逐步形成全堂狮灯。自此,全堂狮灯在该地区广泛流传,并代代相传。其中又以东上乡虎爪坪村的全堂狮灯最具特色,其装备最全,影响尤为广泛。1949年以前,虎爪坪村的全堂狮灯学员在当时的红军教导队中传授全堂狮灯武术,一方面扩大了全堂狮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9年以后,全堂狮灯依然是虎爪坪村村民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每逢新春佳节,村民都会自发组织耍龙灯、舞狮闹新春、闹元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1953年,以林宝生为首的12名民间艺人,赴南昌参加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大会。会上,全堂狮灯荣获佳绩,因而被邀请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