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清直隶广平府武氏太极拳

摘要:武氏太极拳由清直隶广平府武禹襄所创。武禹襄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二月初四日亥时,自幼受家族影响习文好武。其祖上山西太谷人,明永乐时迁居直隶永年,曾祖武镇,字静远,武生,授卫千总。祖父武大勇,字德刚,武生。外祖父赵宏勋,宣化镇君子堡把总。父武烈,字丕承,邑庠生。武禹襄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三,长兄武澄清,清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进士,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武汝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进士,刑部四川清吏司员外郎。武禹襄虽未举官,但熟读经书,知识渊博,廪贡生,候选训导。清咸丰初年,时任工部左侍郎的吕贤基奉旨去安徽督办团练,镇压太平军,吕“肃书币”,邀武禹襄与李鸿章参戎机,不就。后尚书毛昶熙、巡抚郑元善又皆礼辟,不就。足见武禹襄的德识才学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详细释义

武氏太极拳由清直隶广平府武禹襄所创。武禹襄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二月初四日亥时,自幼受家族影响习文好武。其祖上山西太谷人,明永乐时迁居直隶永年,曾祖武镇,字静远,武生,授卫千总。祖父武大勇,字德刚,武生。外祖父赵宏勋,宣化镇君子堡把总。父武烈,字丕承,邑庠生。武禹襄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三,长兄武澄清,清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进士,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武汝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进士,刑部四川清吏司员外郎。武禹襄虽未举官,但熟读经书,知识渊博,廪贡生,候选训导。清咸丰初年,时任工部左侍郎的吕贤基奉旨去安徽督办团练,镇压太平军,吕“肃书币”,邀武禹襄与李鸿章参戎机,不就。后尚书毛昶熙、巡抚郑元善又皆礼辟,不就。足见武禹襄的德识才学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谈及武氏太极拳开创,不得不提太和堂药店。太和堂药店既是武禹襄初识太极拳的重要场所,也是“温县与永年太极拳文化交流的桥梁”。传说曾有人在太和堂药店滋事与伙计发生争斗,只见药店掌柜王昶隔着柜台,手一挥就把寻衅之人打出了门。武禹襄听说此事后,就“常到太和堂闲坐,见店伙所演拳技与众不同,遂以客东之谊求授”,虽“练习有年,而奥妙难悟”。在这期间,“我郡南关杨君,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杨露禅返乡后,“武氏兄弟慕其技之精妙,皆折节与交”,武禹襄“常与比校,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遂于“咸丰四年(1854年),武禹襄因公赴豫,绕道温县陈家沟,拜访陈长兴,学习拳术。但因陈长兴年事已高,卧床不起,遂被介绍到温县赵堡镇陈清平处”,“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其后他的长兄武澄清在舞阳县北舞渡镇盐店发现一份《王宗岳太极拳谱》,其中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及行拳歌诀四篇,携回交予武禹襄。武禹襄以深厚家学渊源和超常坚韧精神,依《王宗岳太极拳论》,结合陈清平所授理法,潜心研练,细心揣摩,并常延请身强力壮,精于武技壮士试招,验证所习,历经十数载修订与完善,终于大彻大悟,研创出一套独具风格的拳势及刀、剑、杆套路。这期间随时记录练拳感受,提炼总结出《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十三势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等文章。“从拳理、拳法到刀杆运用,一帜卓树、蔚然成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拳学派。”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