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图文直播
202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文字实录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1

  马援:

  尊敬的谢伏瞻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现在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我按发言顺序介绍,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平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对发布会的支持。

  《经济蓝皮书》作为中国社科院的重要的成果品牌,已经坚持了29年。今天社科文献出版社做了一个历史回顾片,大概三分钟,对《经济蓝皮书》29年的历程做了一个回顾,请大家先观看视频。(现场播放视频)

  2019-12-09 14:33:27

  马援:

  通过29年来《经济蓝皮书》这个学术品牌的成长,我们既看到了皮书系列从一本皮书到近五百本皮书的阵营的成长壮大,同时也能看到中国社科院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智库,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中央决策方面走过的历程。

  下面进入今天的成果正式发布阶段。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2020年《经济蓝皮书》的主编谢伏瞻院长讲话,大家欢迎!

  2019-12-09 14:35:58

  谢伏瞻:

  各位专家,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做一个很简短的讲话。首先,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发布会。《经济蓝皮书》今年是第29年,凡是做经济研究工作的人都知道社科院的《经济蓝皮书》,尤其是关于宏观经济的蓝皮书,长期以来对于促进大家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为政府做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发挥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对研究工作者来讲,特别是对于宏观经济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讲,也是一本很重要的参考书。但是29年,就像经济会有波动一样,蓝皮书的质量水平也有不断的波动。去年谢寿光同志多次反映,认为蓝皮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今年院党组为了能保持一个好的社会信誉,加大了一些力度。我和蔡昉同志和雪松同志几个人共同来开展这项工作。社科院的一些从事宏观研究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也都是精兵强将,都参与进来。同时也组织邀请其他兄弟单位的著名专家参加专题的研究和分析。总体上看,《经济蓝皮书》是有了一些起色,但是否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标准,我们自己说了不算,看这个书发了之后社会的反响到底如何。但是我们是有决心的,希望把《经济蓝皮书》包括其他的皮书都能够提高质量,我们国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社科院的研究之路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的皮书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来致辞,一个是感谢参与皮书写作、编辑、组织、协调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向你们表示感谢。这是第一个,感谢大家。同时也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各位专家,以及各新闻媒体的记者同志们,常年以来对皮书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向大家表示感谢。应该说,时间选择的很巧,我们这个确实不是有意的,今天发布会皮书是很有意义的今天。请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表意见,争取确实能够发挥我们咨政建言、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的更好。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特别是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经济结构也在继续优化,新动能快速成长,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民生福祉也不断改善,为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2019-12-09 14:39:31

  谢伏瞻:

  从国内来讲,各方面的改革加快推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叠加,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国内结构调整也面临着不少困难,要认识这些困难,正视这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保持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我们看到了困难,但是还是要坚定信心,要正确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也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前进的态势没有变。如果说变,那就是向着好的方向在变化。所以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进一步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作为研究人员,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提出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党中央决策服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祝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9-12-09 14:46:26

  马援:

  感谢谢伏瞻院长。谢院长今年亲自担任了《经济蓝皮书》的主编,今天又亲自到会讲话,也体现了谢院长和院党组对《经济蓝皮书》的重视和支持。刚才谢社长提到,今年的皮书从参与者的影响力到成果报告的质量来看都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谢院长也讲到了,蓝皮书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办越好。从201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都要发布创新工程的重大成果,《经济蓝皮书》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参加了2013年以来每年成果发布的成果系列,这也是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集全院之力来打造这个学术品牌,我们希望课题组在谢院长领导下,把我们的学术品牌办得越来越好。

  下面有请《经济蓝皮书》出版方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社长致辞,大家欢迎!

  2019-12-09 14:50:08

  谢寿光:

  尊敬的谢伏瞻院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发布2020年版《经济蓝皮书》,拉开了新版皮书的发布系列。这样的会,我可能参加过数千场,但今天很特殊,我非常激动,因为近五百种皮书系列的核心皮书——《经济蓝皮书》在伏瞻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相关合作方的努力下正式面世,而且在这个时段,当全球都在关心中国经济的时候,传递着中国最权威的经济智库的声音。而作为皮书的出版方,因为《经济蓝皮书》的示范效应,把我们最近两年来落实贯彻伏瞻院长关于皮书发展的指示精神,即高质量发展皮书的原创和出版,有了标志性的成果,从此也让我们社科文献出版社对皮书的原创、出版、发布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伏瞻院长亲自撰写头篇报告,蔡昉副院长首次在《经济蓝皮书》上拿出了他自己的成果,整个课题组都是在谢院长的亲自主持和领导下完成的。对于出版者来说,我的确感到非常受鼓舞,同时也感觉到责任重大,使整个皮书系列在2020年带到一个新高度。在这个时刻,我也要感谢所有的作者,特别是长期关心和支持皮书系列及其成果转化的新闻媒体,希望你们把今天第一时间所有媒体同时获得的成果进一步转化,及时的把各方面对这份智库报告的声音反馈给我们,由我们来反馈给课题组。

  新时代、新皮书、新气象。刚才谢院长问我说整个质量怎么样,我们说我们是第一读者,我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诉大家,这本皮书全方位的学习质量和内容质量,从出版方的角度来看是经得起检验的。从装帧的方式上我们也首开装帧印刷,图表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整个细节上,包括内容上,我们是同步有数据库向全球发布。所以,这些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让皮书系列在新时代呈现出新品质和新气象。让我们共同祝愿这部蓝皮书在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越办越好。再次感谢谢院长为首的院党组和院职能局,特别是科研局对皮书的原创出版活动给予的长期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2019-12-09 14:51:17

  马援:

  感谢谢社长,谢社长对皮书品牌的贡献和努力大家都能看到,的确是做了很大贡献。文献出版社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皮书打造社科院学术品牌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进入下一个议程,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研究员做今天的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9-12-09 14:56:04

  李雪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代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向大家汇报2020年中国《经济蓝皮书》主报告的主要内容。

  主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基本走势;第二,国内经济环境和基本走势;第三,2020年中国经济预测;第四,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建议;第五,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一、 国际经济环境和基本走势

  2019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显著放缓。全球产业链是紧密相连,目前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紧密相连的程度远远高于十年前。因此,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了经贸摩擦,对2019年全球贸易和全球制造业增速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去在全球产业链联系没有密切的时期的影响程度,包括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所以2019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一直下行,经济增速均不及2018年。美国、欧元区经济增速降幅比较大,美国至少下降0.7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超过中国经济增速的降幅。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速也远不如预期。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比较大,但中国经济下行的降幅是低于美国的。

  中美互加关税以后,美国商品进出口增速已进入衰退区间。美国商品进出口从2018年上半年10%左右的增速下降到目前的负增长,下降十几个百分点。全球贸易,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2019年都有大幅度下降。通过产业链,中美相互加征关税之后,不仅中美之间的贸易下降,而且通过产业链影响到日本、韩国、欧盟,甚至日本、韩国、欧盟贸易的下降幅度可能比中美还要大。通过贸易的影响,传导到全球工业增速,首当其冲显著下降。美欧日工业全部陷入衰退,工业生产指数美国下降到负值区间,欧元区和日本已经负增长,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所以整个贸易通过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使得全球工业首当其冲。这是2019年的状况。

  2019年世界经济陷入了比较深幅的下降,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再进一步加剧的话,2020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小幅回升。但是这种小幅回升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小幅回升主要来自于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在2020年出现小幅回升。也就是说,经贸摩擦对贸易和工业生产的影响在2019年有急剧的释放。这些不确定性使得全球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同时各个国家恢复政策的空间也在收窄。因此,这样的预测是很不确定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过去的预测没有今年对2020年预测更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有可能2020年小幅的回升,另一方面,又面临下行风险。

  2019-12-09 14:57:37

  李雪松:

二、 国内经济环境和基本走势

  第一,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我们刚才讲到,在全球贸易和制造业2019年增速都显著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也是必然的,制造业是受到贸易最直接的影响。但在国内一系列“六稳”政策和改革开放措施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有望实现6.1%左右的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比较好。去年我们增长了6.6%,也就是说下降了0.5个百分点。美国从去年2.9%下降到今年的2.2%,回落了0.7个百分点。这个回落,一方面是正常的,同时在主要经济体中还是表现比较好的。

  2020年美国大选逐渐升温,中国“十三五”规划面临收官,随着经贸摩擦对双方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显现,中美双方都将越来越需要通过谈判达成互利多赢的贸易协议。谈判的进展将因美国大选走势和美国经济走势的变化而面临不确定性,如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将有利于双方及全球稳定经济增长。

  第二,国内就业情况好于预期,潜在压力仍然存在。2019年因为国内采取就业优先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前实现,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今年10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只有5.1%的水平。

  经贸摩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是低于预期的,没有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有两千万农民工返乡的局面,同时就业情况还保持了韧性。为什么2019年中国的就业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势头呢?我们认为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以及劳动参与率下降,中国就业压力相对减轻;二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明显回落,2006年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在35%左右,现在已经降低到18%左右,就是出口跟GDP的比率。出口依存度的大幅度下降,使得经贸摩擦对中国出口企业就业的影响相对减轻;三是中国经济规模比十年前显著扩大,服务业占比提高,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四是前些年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快,中西部地区吸纳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明显提升;五是2019年稳就业政策对特定群体发挥了很好的效应,新业态和灵活就业群体日益扩大。可以说,在上述五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对美出口企业生产收缩以及企业部分外迁产生的就业压力整体上处于可控状态,就业韧性比较好,就业情况总体好于预期。

  2019-12-09 15:05:13

  李雪松:

  第三,国内消费物价走高,工业出厂价格走弱。今年因为猪肉价格上涨,整个消费物价近期发生了比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工业生产指数受到经贸摩擦的影响和制造业增速的回落,PPI现在呈现出负增长。这两者出现了分化背离,这种分化背离的态势在2020年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从CPI的因素来说,生猪存栏数虽然在恢复过程中,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随着加大对生猪养殖的增加,2020年饲料的需求可能会上升,所以间接影响粮食的价格。因此,2020年CPI的上涨还会维持在3%以上的水平,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体上看,2020年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下行压力,总需求不会大幅扩张,CPI不具有大幅上涨的基础。但推动CPI上涨的供给冲击因素依然不容忽视。

  第四,外贸政策趋缓,外汇储备基本稳定。虽然进出口都下降了,但进口的增速下降的更快,所以我们货物贸易顺差有的月份略有上升,有的月份略有下降,总体稳定。2020年尽管国际经济温和回升,但仍然存在下行风险,需要继续实施稳外贸和稳外资的政策。

  第五,货币流动性基本适度,金融市场信用分化。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扭转了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快速持续下降的态势,出现了恢复性上行。贷款市场利率并轨改革启动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现一定下降调。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边际上有所放缓。金融市场信用分化明显,在政策利率基本稳定、高等级信用债利差下行的同时,中低等级信用债利差仍有所扩大,中小银行和影子银行信用收缩,传统行业和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2019-12-09 15:08:31

  李雪松:

三、 2020年中国经济预测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2020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多。在国内加大逆周期调节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综合作用下,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6.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5.4%,第三产业增长6.9%。2020年,如果中美能够较快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特别是如果能够取消加征的关税,则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6%以上。

  2020年需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使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只要保持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至于2020年经济增速在6%左右,是略高还是略低,都是可以接受的,都可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因为中美经贸谈判,能否较快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它受美国大选的选情和美国经济走势的影响比较大,受特朗普连任的压力和他智囊的观念影响,这之间有一个调和过程。所以这个不确定性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能够达成协议,不仅有利于中美双方,也有利于稳定全球经济。

  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略有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下降,总投资增速略有上升。预计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4%左右,核心CPI上涨2.0%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0.5%左右。其他经济指标预测在蓝皮书中都有,我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2019-12-09 15:13:17

  李雪松:

四、 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建议

  2020年中国要实施一套组合性的政策,是“三位一体”的组合性政策:第一,加强逆周期调节;第二,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第三,管控好内外风险。

  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是因为逆周期调节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所以要提前进行逆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要达到一定的力度,使得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扭转下滑的态势目标还是要保持就业增长,保持经济韧性,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使得就业不要滑出合理区间。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目的是为了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房地产和外部输入性风险,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就业在合理水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优化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债券发行。

  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传导机制。二是适当提高赤字率,将名义赤字率从2019年2.6%提高到2020年的3%左右,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以及科技、生态补短板。因为赤字率确实也需要提高,一些公用的事业是不可能靠专项债解决,需要提高名义赤字率。三是增加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将专项债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0万亿元以上,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基建投资增速现在是很低,在逆周期调节当中要扩大它的融资来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发力,使得基建投资既有利于当前的短期增长,又能够对未来的长期发展产生作用,不仅是一些大的跨区域的互联互通项目,而且对于5G等新型基建项目可以加大投资力度。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一是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适当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达到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一个合理水平。二是综合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周期,价格变化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利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契机,通过LPR改革引导基础利率下行,顺周期降低各类融资主体实际融资成本。三是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定价和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在实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实现信贷投放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相吻合。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是一个相机选择,要随着2020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在它的力度上可以进行适度调整,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调整,这样既不要过度的刺激,又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

  第三,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稳岗增岗扩就业。

  2019-12-09 15:15:32

  李雪松:

  (二)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特别是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加快推进。中国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在过去的40年的高速发展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中是经过了多次改革,也总体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的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尚不能适应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所以需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尽快地转向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来。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治理攻坚战。

  在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在金融领域要建立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化处置机制,加快银行业补资本工作。在房地产领域,要把握好处置房地产风险的节奏和力度,防止房地产价格大起大落,防止刺破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在财政领域,要多措并举,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压力。

  2019-12-09 15:20:51

  李雪松:

五、 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第一,圆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是要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大部分目标的进展是符合预期的,只有个别的目标现在是滞后预期,有的要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实施,但是总体是可以圆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深挖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第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第五,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六,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第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加强房地产供给,对于涨幅还继续的比较大的城市要加强供给和土地的供给,对于房地产价格回落比较明显的也要防止它过快回落引发风险。对于猪肉价格主要从财政政策方面进行支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整个报告对中国经济2020年进行了预测,同时对政策从短期的逆周期调节和中长期的改革开放创新方面做了一些阐述。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各位专家和各位媒体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9-12-09 15:22:04

  马援:

  感谢李雪松研究员,刚才做了一个既全面又简明扼要的主题报告。下面由四位研究员做专题报告,首先有请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研究员祝宝良研究员做专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9-12-09 15:23:35

  祝宝良: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过来和大家做交流,同时也非常感谢社科院经济皮书系列,这么多年,一直作为作家作者也在参加。蓝皮书已经29年了,确实在提供决策、引导社会预期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刚才也看了三分钟录像,讲得非常好。刚才雪松也介绍了社科院做的主要工作,从预测、主要调控政策、明年的几项重点工作,都做了全面的分析。开场白的时候,谢院长也讲到了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些报告我得非常赞成,预测的结果和看法也都差不多。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谈几点补充说明,谈谈我的意见和看法。

  对于2019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我认为有几点。尽管2019年中美贸易战、2018年去杠杆等各种原因,造成2019年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但总的来看,经济还算在合理区间。我觉得合理区间还是要从四个指标来看,经济增长、GDP、物价、国际收支,这四个指标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就业这个指标,一些大数据都显示就业问题不是很严重,尽管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问题还是不太大。

  我们确实也看到有些产业结构在调整,比如说在制造业投资尽管很慢,但今年的制造业投资有四个领域,像医药、半导体、高端化工(新材料)、专项设备,这四个需要大量进口替代的领域,投入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说明产业结构还是有一定的调整。

  另外,对外经济我们始终保持着比较好的态势,包括金融投资这一块,今年表现的不错。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汇率破7以后又回升了,这也反映出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不错的,过去我们比较看好的印度,结果今年下降幅度非常快,三季度GDP降到4.5%了,印度这个国家现在的发展阶段非常像我们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本来它的产业结构在满足了国内基本需求,特别是轻化工业发展以后,往重化工业发展的时候,应该是速度非常快的时候,结果它的速度下来了,这也反映出它背后有很多问题,我们不再探讨。相对来说,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是不错。

  但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的经济还有几个问题,外部环境来说,中美贸易摩擦这个事,我自己估计,它对2020年的影响要略大于对2019年的影响,因为2500亿的关税大头主要是加在从今年开始,它有滞后的影响,这是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再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国内的问题,我认为是四个方面的内容。

  2019-12-09 15:24:18

  祝宝良:

  第一,我们制造业投资增长很慢,这四个进口替代的行业增长还可以,但这四个行业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医药行业比较快,这两年医药行业原始创新的能力确实是弱,最近我们也在清理整顿医药行业的乱象,据反映,对医药行业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制造业投资下降还有几个原因,整个工业企业的利润今年下降10.9%,其中国有企业利润下降在12%,这个企业利润下降是在今年减税大概超过2.3万亿,实际上降税的幅度超过了原来的测算和预想。但是工业这块的降税额度今年至少超过7千亿。7千亿的减税额度是什么概念?去年整个工业利润是7600万亿,减税本身就使企业利润应该是增加12%左右,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今年工业利润率还是负的2.1%,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利润下降12%。这就反映出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的困难原因到底在哪儿?我认为这里面有供给侧的原因,包括技术水平偏弱,中美贸易摩擦以后在技术方面有一些企业预期不太稳。而且企业里还有技术保护的问题,还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造业的下降,不仅仅是周期性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尽管我们改革开放,有很多改革政策,但实际上很多改革是没有到位的。

  第二,我们要看到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从2018年、2019年开始,一方面我们的消费结构在升级,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以汽车为代表的消费是在下降的,实际上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居民消费结构是在降级,我觉得这个背后不仅仅是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后来发现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收入分配结构上。也就是说,中国发展到现在,汽车一百户家庭里有33辆汽车,其中城镇居民的家庭汽车保留量是40%,农村大概是24个家庭有汽车。我们的汽车,按照收入里面,中间这个收入的家庭买车的时候,后来发现这一部居民的家庭杠杆率非常高。中间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很慢。我们下来调查,这部分居民买完房子以后,大量的钱用于还房贷,但用于汽车的钱变负了,所以这个原因导致了汽车连续下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探讨。在中间收入的这部分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看看就业结构就知道了,发现大部分在城市居民是个体户,这部分人大约有两亿人,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是偏低的。我一再强调,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一定要处理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不解决这一部分人的问题,让他踏踏实实把企业发展壮大,想去挖掘潜力就比较困难。当然,农村那一块是由于土地制度问题。这里面的消费问题、内需不足的问题,背后其实也是结构性问题。

  第三,刚才讲到了基建,基建放宽有一定的道理,能源、交通这两个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逐渐转向以公共设施投资领域为主,这里面的项目非常多,但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第四,尽管我们的金融风险控制得不错,但我认为金融风险还在积累。财政大规模的减税以后,财税的支出的刚性作用使得我们财政降税的空间进一步下降。另外,尽管整个价格合理增长不高,收入价格上涨很快,一方面财政金融有风险,另一方面财政金融政策的空间确实在下降。结构性问题导致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宏观调整的作用是在下降的。我认为这几个问题在明年的工作当中要重视,实际上报告里都讲到了这些工作。

  2019-12-09 15:29:38

  祝宝良:

  第一,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在的,但是我们还有几个优势。第一,从短期看,明年中国经济的库存增长速度可能会回升,中国这一轮库存下降是从2018年的7、8月份以后,7号文以后库存开始走低,到今年年底库存接近零增长,估计到明年上半年开始,可能库存会恢复一定的上升,库存的拉动作用对GDP可能有0.2的作用,这还是比较大的一块。

  第二,中国的财政政策减税的作用,这次减税主要是用的供给经济学的概念。当时的减税,减税是有滞后效果的,大家可以看看80年代美国里根的减税,减完税以后连续三年非常困难,但是从第三年开始减税的效果显现出来,对企业的作用就开始显现出来了。经济学里面大家都很清楚,一旦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减不减税是一回事儿,谁来花这个钱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对企业减的税,短期内由于支出也减了,所以对经济拉动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未来一段时间,减完税,对企业是有好的作用的。

  第三,对世界经济的判断。明年下半年有可能世界经济会偏稳一点,但跟今年全球经济同步下滑相比,明年的世界经济不会像今年下的这么大,可能我们的出口不会遭到那种程度,贸易摩擦虽然有影响,但是从世界经济角度来讲不会下那么大。再加上国内要采取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后,我认为明年6%的预测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一个政策,一句话,在中国还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个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稳定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而不仅仅是为了逆周期调节,为了稳定而大部分放水,这不可取。我认为,中国主要的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不解决,那么宏观调控要发挥作用是非常困难的。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短期慢一点,这对长期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好处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在短期内实行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稳定政策,这个政策组合是有必要的。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2019-12-09 15:38:25

  马援:

  谢谢祝宝良研究员,非常精彩。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平同志做专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9-12-09 15:41:25

  张平: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儿做一个讲演,希望通过我的讲演,能够给大家做出一个简短的评述。

  第一个问题,宏观展望。逆周期调节以来,我们的宏观“六稳”政策起到了积极效果,这点通过GDP的季度方差波动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逆宏观调节使得季度增速的标准差波动,也就是波动率下降了80%。用另外一个测度,用标准差测度是85%,按照一般的变异系数是80%。简而言之,中国经济通过稳定化的政策,已经达到了降低波动的目的,CPI也有所下降,所以尽管中国经济减速,但宏观作为稳定经济的关键性目标,已经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成本。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基准,宏观“六稳”的政策或者逆周期调节,已经达到。

  但现在问题已经来了,问题是什么?问题在于通过宏观稳定政策已经给大家营造了一个稳定环境,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或者转向高质量增长还没有完成。任何一个国家想转向高质量增长,都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这点也不是我们说转就转的。看我们现在的指标,比较痛苦的指标是出口和制造业,中美贸易战尽管比预期要好,而且我们还是顺差带动,但也照样影响了工业部门的预期和投资出口工业的下降使得经济变得比较艰难。任何一个国家在受到外部冲击,可贸易部门的工业都有所下降,而服务业有所上升。但我们能看到,工业下降方面祝宝良教授已经讲了很多,比如我们的利润下降等等,这就说明我们的挑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简简单单靠地产和基建,还难以托起经济的转型任务,虽然能够稳定经济,但转型必须靠产业两大主体:一是工业如何创新获得高利润,二是如何进行服务业的新的改革开放,打开科教文卫体很多高端服务业的空间,才能够使服务业效率提升。这是第一个命题,也就是产业命题。

  第二,稳定经济增长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稳定经济增长的代价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就是两个负债非常快速。一个负债是地方负债表,它的债务增长速度是最快的隐性债务很多人已经预测了,隐性债务不同的方法大致都是60万亿,加上地方债的债务,几乎已经是现在上升最快的债务之一了,占到GDP将近一百,隐性债务就是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发的,并没有进入政府的债上。这些债务怎么算?有很多的核算,包括经济所的教授做的国家资产负债表,都已经告诉你隐性负债的水平,60万亿到65万亿的规模,这就使得现在地方非常艰难,在于它的高负债。第二个是地方的支出责任非常高,而他们获得税收的能力还偏弱,这就使得一方面债务高起,一方面收入还抵补不了支出,所以预算赤字,大家看预算可以看到非常严重,地方承担了稳经济的很大责任,但未来基建支出能否进一步做好。这是第一个稳政策的代价。

  第二个代价,居民的收入,我们可以看这根红线,居民的净储蓄原来最高的时候占GDP60%,现在下降到20%、30%了,我们就不说它的分配。这些说明居民的负债越高,他可支出能力越来越下降。而另一方面,从现金流角度来看,收入现在增速其实是并不良好的,逐步在下降,尽管2020年可能GDP翻一番,但人均收入翻一番的难度非常大,现在是靠一部分储蓄来维持消费。这就证明未来靠房地产拉动稳定经济是遇到了居民消费的负债和居民收入加上负债的门口,基建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负债的门槛,“双门槛”会影响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压力,如果现在不能在产业部门上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改革,推动制造业创新和服务业的打开产业窗口,让更多的服务业效率提升,我们就遇到了所有经济核心收益的获取能力是在下降,也间接的能够反映到,在未来的地方政府和居民收入方面的压力。

  我们现在的摩擦不是宏观不稳定,而是宏观稳定性怎么进行高质量转型,而且每一次稳定都是有债务的提升作为成本,不是说没有成本。我们现在要干的是什么?现在做的不仅仅是短期政策的讨论,而且对长期政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的长期政策为什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呢?是我们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基于出口导向工业化形成的,我们的货币怎么印的?我们的货币是以外汇账款为基准的货币来释放的。在货币这个层面上,我们也需要进行所谓的货币稳定政策,也需要一整套的货币体制改革,是基于现在而不是基于出口工业化导向的货币发行,而是要基于现在城市化,作为大国如何利用更好的货币创造方式,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理论研究,大家要有兴趣可以关注。

  另外,中国的财政体制是基于出口工业化体制,最重要的税收就是工业部门的增值税。现在城市化突破60%以上,大量的公共债务、公共福利支出与从产业部门获得的税收是越来越不匹配,关系也不匹配,而且这个税收额度逐步在下降,财税体制也要进行改革。我们过去的产业政策叫做干预性产业政策,如何转向竞争性产业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发挥它的活力而转向创新。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2019-12-09 15:42:52

  马援:

  感谢张平研究员的精彩报告。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2019-12-09 15:51:15

  张车伟:

  我主要谈两三点看法。第一,经济增长和就业长期来看是什么关系。第二,短期来看是什么关系。第三,收入分配的格局和趋势是怎么样的。

  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现在还是比较稳定的,就业形势从各个指标来看,主要经济增速一直向下,下行压力比较大,但就业的统计数字好像都还不错。观察这个形势的时候,我们应该相信,现在的劳动力是稳定的。这个数字最终能反映出我们的国情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

  第一个国情,我们国家就业比例基本上是基于城市部门或者是就业对二三产业有意义,农业统计失业率的意义不是很大。经济增长不太好的时候,农村依然是一个劳动力来回流动的中间站,而且这两年我们国家农村发展的形势有极大的改善。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很多农村和过去两三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这些地方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比如说新的产业业态,在农村现在都已经很容易就可以有新的业态,这种就业很难反映到就业统计当中,观察就业形势的时候,这可以作为理解我们国家的一个参考。

  第二个国情,人口变化的趋势、供求变化的趋势基本是稳定的,而且长期上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变化。劳动力供给从2011年到2013年这一段,劳动年龄人口都在持续减少,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数量这几年都维持在1500到1600万左右,再加上每年自然淘汰和退休的,就业岗位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但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善,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弹性来讲是增加的,因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以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我们知道,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相比,它吸纳就业能力相对是强的,不见得要用很大GDP的增长来拉动,用一个小的GDP增长就能拉动,甚至GDP不怎么增长也能拉动就业岗位。比如我开一个小买卖或者电商,不见得能拉动多少GDP,但会拉动经济增长。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这种压力是一直相对减少的。我们的需求侧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我不认为它比过去减弱了,可能还基本上稳定,或者是说还能进一步增长。从大势上来讲,现在劳动力上面临的并不是面对多大的失业率问题,而是供求对企业来讲相对偏离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雇佣产业工人的时候,如果工资水平不高的话还挺难的,也就意味着工资的压力还很大。这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形势。

  另外,怎么看待短期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常用月度甚至两周的调查失业率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我想如果用这个指标在中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国家没有这么勤的调查失业率的指标,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之间的关联好像也不是那么强,怎么去理解这个事情呢?我和我的同事也做了一些研究,当然,这个研究还没有正式发布,我先分享给大家。

  2019-12-09 15:52:07

  张车伟:

  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到就业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就业的数量,一个是就业的质量。对长期影响都是体现在数量方面,对短期的影响更多的是质量。所谓的就业质量大家可以想想包括哪些方面,首先是岗位怎么样,是不是好的就业岗位。第二个是就业的收入和保障水平怎么样。从经济水平来讲,理解经济质量可以从这两个指标来考虑。从就业质量来讲,短期的影响包括季度、月度的影响都很大,当经济下滑或者不好的时候,想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或者你期望的就业岗位还是相当困难的。比如说大学生的就业,难就难在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就业岗位,而不是仅仅找到一个工作的难度。我前天刚从非洲回来,我观察了一下,和他们相比,我们已经度过需要大量就业岗位数量的阶段,我们需要更好的优质的就业岗位。

  另外一个岗位的质量体现在收入水平和工资水平,虽然经济增长对数量的影响短期看不到,原因我也解释了,当就业形势不好的时候,有可能农民工回到农村了。另外就是工作时间会减少,中国第二产业,工人的工资很多企业都是用劳动部规定的最低劳动标准来定基准线,他的工资增加很多是依赖于加班决定了他实际的工作水平高低的因素。当经济下行的或者不好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产业工人或者生产部门的工人、第二产业的工人工资水平就下来了,这会影响到收入水平,这是从短期来看。

  2019-12-09 15:56:32

  张车伟:

  经济增长与长期收入分配总体的关系。报告中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的劳动报酬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偏低,而且这两年已经进入到了上升通道,这个趋势也不会逆转,但随着年度的变化可能会有所变化。比如说我可以做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雇员部门明年我可以把它拆为国有企业部门和私有企业部门,这样拆的话,可以看到私有部门劳动报酬份额没有增加或者是下降。这样对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来讲能够看得到,或者整体的劳动报酬份额在增长,但对不同的部门影响是不一样的地对于私营部门来讲可能没有那么乐观。但总体来讲,我们国家的工资或者收入水平进入一个上升的通道,我认为并不会发生改变,因为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不断的向发达国家的水平看齐,我们的劳动报酬份额还是有增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多大?你可以看表当中,劳动报酬份额分了一个雇员部门部门,所谓雇员部门就是正规部门,这里面我算了一个劳动报酬份额占本部门GDP的份额,这个份额可以和发达国家公布的劳动报酬份额相比,在发达国家大概是从51到65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资本跟劳动的分配关系,到了成熟阶段,也就是在55到60的水平,这是比较高的,再高资本会不干了,是这样的一个空间。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有一个上升的空间。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向老百姓更多的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空间。你这样来做,并不会违反市场的规律和规则。

  从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来讲,就业的质量和经济的结构是在不断完善,而且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实际上我们正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就简单汇报这些,谢谢。

  2019-12-09 16:01:39

  马援:

  谢谢张所长。最后一位发言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有请。

  2019-12-09 16:04:21

  杨志勇: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分享自己对财政政策的看法。财政和过去不一样,很特殊,它的背景和过去不一样,我们处在传统和现在交汇的时候,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转向新经济增长动力。另外一个更特别的是,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方面强调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遇到共享红利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资源。在多种矛盾的背景下来看财政政策,我们可以看到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我们未来怎么做。

  我大概讲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二是未来展望,三是政策建议。

  众所周知,现在财政收入形势,到现在已经12月份了,11月份的数字已经出来了。今年的财政收入整体来说比过去会更加困难一点,在这个困难里大家比较关注地方预算收入,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就是地方债风险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强调财政运行,如果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里强调财政的运行、财政的改革可能能看的更加清楚。

  第一,关于财政运行的分析。

  财政收入增速相对明显放缓,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但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就整体来说,财政运行总体是平稳,但同时有不少地方面临财政较大压力。这些压力,很大原因是跟今年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很大关系,跟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实施有关系,地方在编预算的时候这些政策还没有出来,而且减税降费的政策超出了年初的预计。我们可以认为总体是平稳的。从未来来看,平稳的态势将得到维持,财政风险总体可控,但仍然是有挑战的。我们可能要做很多,比如财政政策要和财税改革进一步融合,这是我们前面做的,未来可能还要注意这些方面。

  对于2020年的政策建议,跟刚才雪松谈的一样,继续坚持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合理评估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的政策,将减税政策和税制政策更好的协调起来。减税政策我们可能是每年宣布减了多少,但这中间如果我们的政策变一种方式,比如我们宣布五年的减税计划,那么新出台的政策或者已经有的减税政策是在这五年里都包括在内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2017年到2019年是递加的减税政策,即使2020年没有出台比较大的减税降费政策,或者维持现在的水平,可以看到政策效力是继续在发挥的,也就是说要注意政策的叠加效应。还有政策的滞后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方面的先例。2020年我们减税降费政策还要进一步坚持,但它不一定是像过去那样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的政策。为什么我们还是要推积极财政政策,因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率,过去一直受限于3%的财政赤字率,这个意义的保持可能不是很大,为什么要突破3%?因为现在支出压力是很大的。刚才前面说到,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我们有共享红利的要求,财政支出的刚性特别大,特别是财政支出这些年比如说社会保障城乡等等方面都照顾到了,在这个情况下支出的刚性,收入可以预计2020年也是缓慢增长。这个时候就必须提高财政赤字率突破3%的约束。

  2019-12-09 16:05:17

  杨志勇:

  很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大地方债规模,但是要特别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因为货币政策足够灵活,否则的话地方债的发行还有其他公共债务的发行可能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时建议将财政政策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关于地方债的问题,这些年来主要做的是防范风险,更多的是被动式的。被动式的一边打一边退,实际上没有把应该主动做的事情做到,可能我们有优势,但有些优势是有时间性的。比如我们也编政府资产负债表,资产比负债多得多,风险总体可控,这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是有时间性的,比如说有些资产需要变现的时候,在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卖很高的价钱,但可能受制于其他方面的压力,结果没有去做,隔了几年之后这个资产就不值钱了,就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还有隐性债务的问题,地方融资平台如果过得好,它借再多钱,平台自己解决了。我们一直认为隐性债需要注意,但不是所有的平台债都可以变成地方债。有的时候是可以主动做的,所以我们强调应该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

  主动管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现实当中有很多,比如财政收入增长在放缓,需要通过债务的方式来融资,比如现在讲限额管理,当然这在现在来看是有必要的,未来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专项债券一般化的问题,专项债券本来是应该有收入的,以收入弥补支出,但有的时候如果说很有必要,那专项债券是当一般债券来用,这个时候本来可能就要财政投入来做的问题,用债券的方式来做就会堆积其他的风险。

  我们之所以提主动管理,除了风险总体可控以外,还有政府资产负债率来说,资产是远大于负债,当然这有流动性的问题。还有地方经济中高速增长仍然可期,这强调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如果一定要做防范债务风险,但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发债之后专项债券没有全面转化为基建,这些问题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积极因素,比如今年债务融资的筹集,项目资本金这些问题,这算是主动做的,但中间是有一定风险的。一方面主动来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防范风险。

  2019-12-09 16:09:01

  杨志勇:

  对地方来说,现在讲地方债,地方债的风险防范问题是动态的。改革开放40年来,其实有很多原来看有很大的问题,只要方向对头、政策对策选择得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问题能够解决。唯有把握这里面的机会,特别是政府资产和对冲风险的机会,这应该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特别防范化解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踩踏效应,本来没有风险,结果一定要处理,引发了一些风险,这是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对于地方债务的需求扩张的机制要有效约束,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地方债的管理,最关键的地方不在于中央给地方多少债务限额,而在于地方自身。

  总体来看,2020年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要更加注意效果,减税降费政策可能要评估、评判合理后再出发,地方债更多转向主动管理,但这里面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改革,特别是现在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税的改革应该与它有机结合起来。谢谢大家。

  2019-12-09 16:12:05

  马援:

  感谢杨志勇所长。今天下午的发布会所有议程进行完毕,要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也感谢到会的各位嘉宾,包括记者朋友们对我们这次发布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9-12-09 16:14:38

 

分享到: